《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戚继光死后这么多年,曾经战功赫赫的戚家军也在不断褪色,戚金虽然按照他叔父当年那样练兵,然而时代在变,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万历朝,越到后期招募一支纯粹的义乌矿工,就越难了。
兵源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
按照戚继光的说法,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白白细皮嫩肉的也不要。
只有黑大粗壮,见官府有胆怯之意的乡野之人,农村人和矿徒最好。
还需要是单身汉,在卫所建立之前,那些有家室的士兵在战场上肯定不敢搏命,而且他们死后守备大人还需要一笔不菲的抚恤金。
一句话概括:单身的、老实健壮的乡下人。
辽东经济发展水平较之江南,相差不啻以里计,这边的兵源也未必比义乌差多少。只是辽镇这些上官们根本没把精力用在练兵上,他们觉得依靠几百上千个家丁就能解决边患,为何要花更多钱去练兵呢?退一步讲,即便是投了后金,管职俸禄不变,照样可以大把捞银子,辛苦练兵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招孙眼前的苦难辽民,很多都符合这个标准,他决定先招收三千人。
在实际训练中,还必须要将士兵地域打乱,防止以后出现尾大不掉的问题。除了辽地,还需要招纳其他各地兵源,刘招孙决定先从南兵中选拔两千人,与辽人混合训练。
解决了兵源问题,接下来就是军律。
所谓军令如山,必须做到令行禁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