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算了,人皆有私心,只要不至因私害公,便没什么大不了的:“牧翁,国事急如星火,我等便不要在这上面推来推去了。作为召集人,本官,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略两广、江西、湖广四省军务兼理钱粮,湘国公陈凯,提议就文阁部倡议由礼部尚书钱公谦益出任战时内阁首辅大臣一职进行正式投票。”说到此处,看着钱谦益已然涨红的面容,大声说道:“我赞成!”
“本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督师两广军务兼理钱粮,郭之奇,赞成!”
“本官,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监军定西候所部兵马,张煌言,赞成!”
算上最早提议的文安之,他、郭之奇和张煌言先后表明了态度。此刻,不容钱谦益再行推让,陈凯便朗声言道:“此事事关牧翁本人,理应回避。战时内阁筹备会议四票全票通过。牧翁,为国不可惜身,请勉为其难。”
说罢,陈凯便是躬身一礼。随即,另外三人亦是纷纷起身,向着钱谦益如是一礼。眼见于此,已是眼眶湿润的钱谦益亦是连忙起身,向着这四人深深地回了一礼。
二十八岁中探花,四十六岁第一次,也是此前几十年唯一的一次有望入阁失败,至此时,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的钱谦益总算是得偿所愿,一时间难免老泪纵横。哪怕,这个战时内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阁,但首辅就是首辅,文臣之首的尊位是掺不了半点儿水分的。
在座的众人又有哪个想不明白这位老先生的心思,但却仍旧愿意推举其为内阁首辅。陈凯思来,可能更多的还是要维系战时内阁的团结。毕竟,如果就连战时内阁都做不到团结一致的话,那么又如何让大明的各方势力团结一致。
不过,此时此刻,陈凯的想法已经方才有了些许不同。钱谦益已经快八十高龄了,而且这位老先生的性子也决计做不到大权独揽。甚至就算是他想要大权独揽,这身体素质怕是也很难支持得了的。由钱谦益出任内阁首辅,或许未必是一件坏事。
“当然,未曾在孝陵禀告过高皇帝,战时内阁的一切都称不上名正言顺。此事,我等暂且不可外传,以免有损牧翁清誉。但是,后续的会议,还请牧翁主持,这是内阁首辅的责任,您老可不能说我偷懒。”
“竟成……”钱谦益深吸了口气,继而站起身来,向众人又是一礼拜下:“请诸君放心,老夫定当竭尽全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