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1章 脚下的烈焰 (1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胡鄂公、白逾桓等人也努力绕开汪精卫,试图把北方各自为政的组织联合起来,自行联络各革命团体组织北方革命协会。经过不懈的努力,十二月十四日,成立了北方革命协会于天津英国租界小白楼。

        参加者有同盟会、铁血会、振武社、急进会、克复堂、北方革命总团、鞭和革命党、北方共和团、女子北伐队、女子革命同盟,公推胡鄂公为北方革命协会会长。

        对北方革命协会成立后,汪精卫的表现,胡鄂公在《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做如下记载“先是,予等之议商任邱起义于保定也,事为汪兆铭所悉,迨予与谏声至滦州南青坨,兆铭遂使人四出阻止。并语于诸同志曰背约寒盟,自我实为不祥。以此之故,任邱起义,京、津、保、通、石家庄无一响应。”

        从此文献所揭示的情况看,一方面汪精卫在直隶的革命党人中威信并不高,因他和袁世凯走的近,更失去了一些党人的信任。而另一方面,直隶地区本来就没有统一的组织,很多时候都是各自为政,因此,袁世凯依靠汪精卫来控制直隶地区的革命党人的活动,其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袁世凯对待北方革命党的另一手段则是坚决镇压。

        北方虽处于清廷统治的中心地区,但民主革命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根基。

        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到过直隶,传播革命思想。对于唤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大批早期同盟会骨干先后在直隶进行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火种。其中具有“士官三杰“之誉的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更是辛亥革命时期直隶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者。

        武昌起义后,直隶的革命活动更是风起云涌。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第二十镇管带施从云、王金铭等在滦州策动起义。

        前面提到过,十一月六日夜吴禄贞曾召集中级以上军官开会,宣布七日凌晨举行起义。布署完毕赶回设在正太车站的行辕,被骑兵营长兼警卫队长马蕙田杀害。参谋长张世膺在车站旁同时遇难,参谋张厚琬逃出,躲避到英美烟草公司楼上幸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