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0章 汪袁配合 (1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所谓北京起义,据知情人介绍具体计划是以二十九日晚十时由革命党鸣炮为号。

        炮响后,革命党率众即发难于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诸处。袁世凯则命禁卫军第四标由西直门进攻西华门,同时命其长公子袁克定率兵三千攻取东华门。

        此前,革命党人陈涛、邝摩汉、王振汉、易宣等由武昌、沈阳先后到津。邝摩汉、王振汉很快转赴北京。

        陈涛,出生年于一八八四年,早年就学,后到湖北沙市,投身清军巡防营,并加入共和会。一九一一年,参加武昌起义,任某部参谋长,率部与清军多次激战。

        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在直隶(今河北)发动第二次滦州起义,任前敌指挥使兼军事参谋长。后被清军包围,突围后退守昌黎。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邝摩汉,字振翎,清光绪十年十月十二日生于寻乌县留车乡黄羌村,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成绩优异。

        高小毕业,进南昌宪兵学校读书,并输送到日本深造,留学于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同盟会。

        清宣统三年(1911)回国,参加武昌起义,后被派到直隶发动起义,失败后投身教育事业,任国立北京政法大学教授。

        在北京期间,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五?四”运动。民国十一年加入中国,立足于教育战线,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民国十六年后,先后出任武汉中山大学教授,经济科主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北京文化大学教务主任,南京文化学院副院长等职。

        著有《黄埔丛书》、《石溪集》等书。在北京期间,培养在京求学的刘维锷、邝才诚等,引导他们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且倡导创办革命刊物——《寻乌》杂志。

        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北京任教期间,被人投毒陷害致死,时年四十八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