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目前已经来自金州和朝鲜方向的数十条民船集中到了芝罘港,加上本地大大小小能够出海的船,约莫有百余条帆船可以承担运输难民前往南方的任务。不过这样的运力看似不少,但对于即将出现在福山县境内的大量难民而言,仍然会出现运力不足的情况。
陈一鑫道:“石迪文发了电报过来,第一批船昨天已经从定海港启程北上了,大约有三十艘船,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船从福建、澎湖、台湾等地抽调出来,组成船队赶来山东。另外南方来的船也会运来我们所需的粮食、药物、帐篷等物资,我们再撑个十天半个月应该就会慢慢好起来了。”
郝万清笑道:“想必各地听到山东这边有大量难民的消息,都是连夜就行动起来了!”
“是啊,都想早些赶过来,就能多拉些人走嘛!”陈一鑫也笑着附和道。
海汉这些海外殖民地如此积极地展开行动,当然不是为了做好事赈济难民。所有海汉治下的殖民地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人口,这对海汉来说才是真正的稀缺资源。
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种,来自大明的汉人融入海汉的难度无疑是最低的,所以海汉一直以来获取人口的主要渠道,便是通过各种渠道从大明争取移民。但和平时代可没那么多人愿意背井离乡到海外定居,所能收罗到的移民数量远远跟不上海汉的发展需求,一些特定领域或者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吸引其选择移民的成本更是十分高昂。
而获取移民成本最低的方式,毫无疑问便是战争难民了。无论是早期从安南内战中获得的大量安南难民,还是后来从大明北方获得的山东、辽东难民,都是此类操作的典范。
这些难民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已在海汉扎根,为海汉国的迅速崛起贡献了一份力量。但海汉重点发展的工农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的劳动力缺口极大,几乎永远都不会有够用的一天。特别是起步较晚的各个海外殖民地,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完成前期的基建、屯田等大工程,对于人口的渴求要远远超过海汉本土。
通常来说,位于大明周边地区的这些海汉殖民地在引进移民的手段上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优厚待遇来吸引大明百姓移民去当地定居。不过一旦遇到有战争难民这种超低成本的人口来源,各个殖民地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争取。
例如前年朝鲜被清军入侵期间,也有不少海汉船只不声不响地赶到大同江一线,从当地连哄带骗接走了不少朝鲜难民。而朝鲜朝廷对此也不是毫无察觉,只是当时有求于海汉,也不敢在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跟海汉计较,所以只能装作不知情了。
而海汉军近几年不断对辽东半岛近海区域实施袭扰战,期间从满清占领的地区俘获了大量人口,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口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南方的殖民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