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王首席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从接到电话通知起,简思就有GU不真实的感觉,直到坐在鸿博网的会议室,接受面试,还像在做梦一样。

        除了人事经理和一个副总监,满脸不耐烦的首席记者王谦也是考官之一。

        “简小姐是本地人?”人事经理亲切的寒暄,有效缓解了开场有些尴尬的氛围。

        “是的,我老家在上川市戚县县城……”

        将制作JiNg良的简历拍在桌上,王谦毫不客气地打断道:“学建筑的当什么记者?”

        “新闻本身是门杂学,各个学科的研究视角或者理论对于指导新闻报道来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扯了些大话,简思避重就轻地答道。

        王谦用鼻子哼了哼,表示不屑。

        “你为什么要离开《新日报》?”主管社评部的副总编两鬓斑白,温和却又一针见血地问道。

        简思不好意思地笑笑:“跑丢了稿子……”

        这下可把王谦乐开了花:“你还真敢讲!”他转过身面对另外两名考官,b手画脚地开始描述半个月前,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里记忆犹新的那一幕。

        隔着长长的会议桌,安静端坐的简思清楚地看到王首席的眉飞sE舞、人事经理的目瞪口呆,以及副总编的若有所思。她没有出声,只是坚持脊背笔直地紧绷着,仿佛在考验自己的意志。从北京回来后,她早已不是初次面对此种场景。记者也是人,而且是自视甚高的一群人,他们的族群共知虽然可以容忍有偿报道和新闻敲诈,却不能接受堂而皇之的出卖尊严、趋炎附势。

        “……我勒个去,当时大家都知道她在说谎,这丫头居然还能继续演下去,真TM是人才!”唾沫横飞地将“光荣事迹”复述完毕,王谦从走进会议室起便憋着的一口恶气终于得到彻底的发泄。

        “录音笔”事件的第二天,新闻的焦点再次转移到曹风杉案的幕后隐情上,林省长的形象也从专横跋扈的官员,变为难得的“真X情”。只有王谦坚持对萧山省的领导风格、用人制度提出质疑,甚至还发了一两篇颇有分量的特稿。无奈,舆论的从众效应决定了事态的走向,鸿博网的固执反而显得不合时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