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86章 郑芝龙、张岱、柳如是 (4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章东心领神会,连忙道:“回陛下,自从上次乘坐热气球后,杜度头不痛了,腰不酸了,老寒腿也好了,早早回了沈阳,皇帝封他做安乐公,他现在每日在沈阳优哉游哉,天天逛窑子,日子别提过得多舒服了。”

        武定皇帝笑着点点头,杜度这会儿确实还没死,不过安乐公是假的,优哉游哉也是假的,大清皇帝这会儿应当还在某处工坊试验帝国新式武器如测试米尼弹最大射程,地雷炮杀伤半径等。

        佛朗西斯科和金尼阁也为太上皇的仁慈宽厚背书,称赞大齐太上皇是比凯撒还要宽厚伟大的君王,一时之间,大殿之上各种彩虹屁不绝于耳,直把刘招孙说成了尧舜再生。

        郑芝龙听众人这么说,再看黄公辅路振飞等人也面露欣慰之色,便知自己投降齐国这步棋算是走对了,想起从福建漳州临行之时,年纪尚幼的郑森百般劝阻,甚至以断绝父子关系威胁自己,不让自己前往齐国。

        “还是太嫩了啊,这次回去一定好好教训教训这小子,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

        郑芝龙之所以笃定刘招孙不会拿他开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熟悉刘招孙的为人。在郑总兵看来,刘招孙为人善谋寡断,常有妇人之仁,当年赫图阿拉之败,开原叛乱,宋应昇出走,郑芝龙都是知道的。更重要的是,齐国草创,大灾过后,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京畿、中原、江淮还有数百万百姓等着太上皇救济,南北运河交通已经断绝,海运在未来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上说,齐国离不开郑氏,因为郑芝龙和他的家族,差不多垄断了东南沿海三分之一的海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武定皇帝必须得依仗郑氏,然而两个变量让这场东亚海陆两大最强力量联合化作泡影。

        首先,得益于齐朝田亩制度在各地的强力推行,大齐能最大限度的攫取占领区的各项资源粮食、兵源、舆论等,在消灭了足够数量的土豪劣绅、中层富户后,人地矛盾基本得到解决,各地商贸由商会垄断,百姓日常所需皆由农会、商会统一供应边远地区的“叛民”也被清除,从而降低了供应成本,总之,到太初二年,在帝国核心统治区山东、辽东,已然形成了经济内循环,对江南、东南的贸易需求大大降低。

        郑芝龙不过区区一海盗,以他的三观和认知水平,当然无法理解武定皇帝这两年在大齐各地做过的事情更不敢相信刘招孙会这么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