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辽东。太后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无!”
金虞姬作为土生土长的朝鲜人,幼年时便听父亲说过,东虏乃至整个女真民族,都存有“收继婚”的习俗。金虞姬的父亲常年在朝鲜边境上与建奴、蒙古人交涉,对这些蛮族的习俗自然了然于心,经常会讲给好学的女儿听。
所谓“收继婚”是个学术名词,通俗的说法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用汉人和朝鲜人的伦理观念来看,“收继婚”无疑是恶俗、陋习,是不可理喻的禽兽行为。
不过对当时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建奴来说,这种习俗却是他们维持家族财产、确保人口繁衍的最有效手段。在肉弱强食的奴隶社会,女人地位远低于男人,但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等同于牛羊。
匈奴、蒙古、建州等部族皆崇尚武力,每个成年男子都必须是合格的战士,否则部族也不可能生存。
频繁的战争导致男性锐减,留下大批孤儿寡母。为繁衍人口、抚育妇孺,为部族继续生存,寡妇必须再嫁,匈奴如此、蒙古如此、建奴如此,春秋战国也如此。
对于建奴而言,收继婚是保护家族实力和财产的最好办法。同时由于辽东幅员辽阔,渔猎民族居住分散,寡妇很难在其他家族找到适龄男性结婚,所以在夫家改嫁是最好的选择。这一点在建奴高层中更为明显,收继婚也是保持血统高贵和团结氏族间关系的有效手段,如一代佳人东哥叶赫那拉氏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她的一生注定因叶赫部公主的地位而成为政治砝码。此女曾先后几次被许给不同的男人:
万历二十一年海西四部会盟之时,乌拉部首领满泰向叶赫提亲,为其弟布占泰聘娶东哥。
万历二十三年,东哥之兄又将东哥许给了努尔哈赤,与之“联姻盟好”。努尔哈赤郑重下聘,但东哥誓死不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