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三章 密会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黎州跟整件事有什么牵扯?

        也不怪朱芝疑惑不解,主要还是世人对地理的认知太局限了。

        当地堪舆图,主要还是依照实际行经的山川溪河进行绘制,世人并没有后世的经纬度概念,对方位的认知较为模糊。

        此外,契丹残部南迁,从先遣人马南下到主力族众赶到神玉山麓会合,前后历经两年之久,而神玉山麓相距静江府,还有一段长逾六七千里的漫长路途要走——这是经大理国与朵甘思吐蕃诸部进行茶马贸易的商贾所确认的,而大理国近年来通过静江府与大越交易布匹茶叶也日益频繁,大越对大理国以西的茶马故道有一些认识。

        总而言之,世人对吐蕃高地的严酷高寒气候缺乏具体的认知,就算知道契丹残部南迁路线在川蜀以西,但也会下意识以为两者相距极其遥远,哪里会想到神玉山麓相距邛崃山西麓已不足千里?

        徐怀拿手指沾些酒水,在木案上画出纵横数道简单示意川蜀等地的形貌,说道:

        “这是江水,这是江水经嘉州西向的支流大渡水,这是横亘蜀地以西的邛崃山。黎州位于自嘉州西入邛崃山南麓群岭的大渡水之畔,而大渡水穿越邛崃山之后,其上游则在传说汉末西蜀丞相铸甲之地打箭炉蜿蜒流淌。打箭炉传闻乃是汉末西蜀丞相诸葛亮征讨蛮獠铸造兵械之所,位于邛崃山西麓,但实际又是吐蕃人曾经统治的木雅热岗地区。目前契丹族众大部还暂时停留在木雅热岗以西的色莫岗地区,但先部人马已经进入木雅热岗地区,也就是传说中的打箭炉……”

        听闻徐怀此言,朱芝、朱桐兄弟二人一时间波澜惊涌。

        他们之前哪里有想到契丹残部压根就没有迁入大理国或广南西路的用意,已经准备在邛崃山以西落脚,而京襄暗中推波助澜,实则是要打通契丹残部经邛崃山、大渡水往来川蜀的通道。

        而青羌诸部杂居的黎州,恰好占据这条通道的大部分区域。

        京襄不惜费尽心机在暗中推波助澜,徐怀又专程在此等候他们兄弟二人路过是什么用意,也就不言自明了。

        朱桐下意识看了他哥朱芝一眼,见他哥紧紧皱着眉头,没有什么作声,他也撇撇嘴,闷不作声的坐在一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