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章 殿议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以寿州、楚州为核心的淮河中下游防线,是建邺最为直接阻碍敌军南下的屏障,是绝不容有任何闪失的。

        淮东军心不稳,他们因此才想着调宣武军随同文横岳前往淮东,胡楷、朱沆以及周鹤、高纯年都是赞同的,也不觉得此事非要先征求邓珪的同意不可——绍隆帝想在京畿之侧换上嫡系兵马拱卫的心思,他们是不会说破的。

        然而要将宣武军将卒与家小分作驻区与戍区,分别接受御营司、枢密院的管辖,众人不是不想,简直可以说是想死了。

        胡楷、朱沆作为士臣的一分子,他们对大越更是忠心耿耿,当然希望朝廷能更稳定、更有效的控制、调动军队,希望文武将吏都能同心同德为抵御外侮、收复中原效力。

        然而这个节骨眼上,谁敢轻易去碰这个敏感区?

        朝廷是可以直接下旨,邓珪人在建邺,也不大可能会抗旨不从。

        问题是邓珪此时在建邺满口答应下来,他人回到庐州之后就找各种借口拖延,朝廷要怎么办?

        其他统兵将帅得知此事后,会有怎样的态度?

        倘若淮东军将误以为此举最终目的乃是针对他们,岌岌可危的军心,会不会直接炸裂开来?

        不要说周鹤、高纯年、胡楷、朱沆、汪伯潜等人了,比谁都迫切将天下权柄掌握一人手中的绍隆帝,一时间都不知道要怎么接顾藩的话。

        他不明白顾藩昨日还苦劝他戒急用忍,今日进言竟然胆子就大到这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