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 (2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韩圭此时就代他先前往淮源,协调各方先将准备工作做起来,等他到淮源后,这事或许就已经有初步结论了,也能省他不少事。

        说定之后,韩圭便简单收拾一番,带了一些安州交纳过来的丝铁作为样品,在数名侍卫的护送下,踏上行程。

        琐子甲制备再怎么改良,短时间内成本也很难降过皮甲,而防穿刺性能差是其天然很难克服的缺陷,徐怀心里更为重视的,还是楚山有没有可能批量制造足够廉价的铁丝、铁线,进而推进楚山治铁业再进一步。

        去年受战事影响,大量青壮都编入现役备战,煤铁监全年平摊下来,募用青壮劳力约六千人左右,但楚山采用熟煤、一步连炉法冶炼精炼,全年冶炼铁料超过三百万斤,其中还以精铁料为主。

        这在当世是非常恐怖的一个数字。

        契丹为了保证兵械铸制用铁,曾于南京道遵化设立官监炼铁,鼎盛时役征汉民两千五百余人,但每年所炼铁料不过三十余万斤,还是以粗铁料为主。

        虽说契丹在遵化的铁监,受腐化的吏治限制,效率不及民间铁户甚多,但也是当世冶铁业的一个缩影。

        也由此可见,楚山冶铁业在全面推广熟煤及一步连炉法之后,水准领先当世有多少了。

        年产三百万斤精铁看似恐怖,但实际平摊到楚山五十万军民头上,人均年产量也仅有极其可怜的六斤。

        因此楚山也没有急着大规模的外销精铁,十八里坞等铁场所出的精铁料,主要都用于内部兵甲、农具以及各类日常铁器的制备上。

        看上去楚山并没有直接从熟煤、一步炼炉法中获益,但因为大量精良铁器的使用,楚山无论是开垦耕种、开挖河渠,还是修造驿道、城寨等事,效率都要比预计的高出一截。就拿开凿石渠来说,工期要比喻承珍等人最初所预期的缩短许多,一根小小的铁钎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