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六章 报信 (3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不用回避,便说我得知相公病重,特地赶回京中送相公最后一程,”徐怀

        蹙紧眉头,肃然说道,“有此机会,我却也要见一见官家身边的嫡信是何等人物,怎么就能唆使官家做出如此不堪的决策!”

        天宣帝昏庸无能,这是一定的,但恰恰是天宣帝的昏庸无能,朝廷如此卑躬屈膝的乞和,甚至一点都不考虑此举只会令赤扈人的贪心越发膨胀,更多是王戚庸、汪伯潜以及杨永栋这些近臣,牵着天宣帝的鼻子在走。

        而他身为新置楚山县的正印官,还有领兵重任在身,为见王禀最后一面而赶来汴梁,看上去是有违律令的,但徐怀不觉得现在兵荒马乱的,朝野内外一片狼籍、混乱,短时间会有谁揪住这点不放。

        更何况他过来之前,就考虑过有在汴梁抛头露面的可能,也做出一些部署,甚至报知防御使府,请王举暂代楚山知县、楚山都巡检使两职。

        另外,徐怀虽然对朝中大臣都不甚熟悉,但有些规矩还是懂的。

        杨永栋作为内侍省都知,在内臣之中实属二三人之列。

        这样的人物,除非代表官家前来王府慰问王禀,或直接找王禀问策,倘若仅仅是携旨来宣王禀进宫,实在不需要劳烦他亲自走一趟——就像徐怀需要喊谁过去见面,不可能叫郑屠、苏老常他们去跑脚。

        不是这么使唤人的。

        更大的可能是宫中担心王禀有可能不应诏,又甚者是有人怀疑外郭城民乱与王禀有关,需要深受天宣帝信任的杨永栋亲自过来查看虚实?

        王番也是考虑到这点,才叫郑寿提前赶回来报信,希望他能回避一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