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旧恩 “啊哩哩,啊哩呀,七月七采桃枝,乞乞巧巧甜叽叽,小儿欢欢喜。。。” 八里村的村外弧 (1 / 2)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啊哩哩,啊哩呀,七月七采桃枝,乞乞巧巧甜叽叽,小儿欢欢喜。。。”

        八里村的村外荒山上,一个女人正在努力翻地开垦,一个乖巧稚嫩的五六岁小儿,在一旁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玩着泥巴树枝,清脆的童音在山中回荡。在她们身后不远处有几小块已开垦的熟地,种着一些庄稼蔬果。

        “卷儿,明天就是七巧节了,过了七巧节,卷儿就长大了,是男子汉了,卷儿长大了要干什么呀?”女人一锄锄用力地挖着,边捡出挖出的石块边逗卷儿。孩子的天真无邪,让辛苦的劳作变得不那么难熬,也让这份辛劳有了意义。

        “卷儿长大了要报恩,报全八里村乡亲的恩。”卷儿奶声奶气地回答,他还不懂报恩是什么意思,但女人时常这么教他,他便记住了。

        女人叫翠霞,几年前,家乡发大水,家里遭了灾,所有家当被大水一卷而空,男人也被冲走了。大水过后,又闹瘟疫,家里人死的死,病的病,又没有一口粮,她怀着卷儿,实在活不下去,只好一个人逃了出来。

        她一路乞讨,遇上心善的就给一口吃的,遇上不好说话的,嫌她晦气,被驱赶也是有的。

        当时土地宝贵,每个村本村人都不够分,没有一个村子会让外人停留,怕留着留着就赖成了村民,要占用本不富余的土地,所以她走了一路,一路上无处安身,直至走到八里村,又饿又累,昏倒在村口,八里村民风纯厚,用自己舍不得吃的小米粥,鸡蛋救了她,又看她大着肚子,再这么颠沛流离下去,恐怕大人小孩都保不住。全村人在祠堂开了个会,经过每一个村民的表决,最后同意收留她们母子,将村边荒坡上一间年久无人,漏风漏雨的破屋给了她,并许她可以自己开荒种地。没过几天,她就在这间屋子里,生下了卷儿,安定下来。

        虽然是村上条件最差的一户,但能有一个栖息之地,翠霞已很知足,这个年头,乡亲们过得也是艰难,肯收留她娘俩,已是莫大的恩情。她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卷儿刚会走路,她就教卷儿要念乡亲的好,长大报答八里村。所以,卷儿心中有个最大的念想,就是报恩。

        村上的人也喜欢卷儿,他虽是个男娃娃,却长得粉粉嫩嫩,眉清目秀的,象年画上的送财娃娃,谁见了都喜欢,特别是那些爱心泛滥的大姑大姨们,每回都要拉着他留饭,还住他兜里塞满瓜子花生烤豆子之类的零嘴,常常是卷儿在村子里一圈玩下来,吃也吃饱了,拿也拿饱了。所以,卷儿在八里村的童年,虽然很穷,但倒是过得很快乐。

        村民们见翠霞一人拉扯卷儿艰难,在农活上又不太行,就常会自发地帮衬她,轮流来帮她种田,修屋,有时翠霞粮食接不上了,家里揭不开锅,常常会在小院门外发现小袋的粮食。村里风气很正,见她们孤儿寡母的,村里的男人们都不会进她的院子,就是来帮忙,也总带上自己的婆娘一起。

        八里村很小,因为方圆不过八里,所以取名八里村。最初,是两户落难的文人,一户李姓,一户陈姓,因逃避世祸至此,见此处四面环山,水丰草绿,远离尘世,便安定下来,开荒种地,一代代安居下来,慢慢就发展成百余户的这个小村子。虽以耕作为生,祖辈重视教育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下来,祠堂中供着一本老祖宗写下的《论德二十四品》和一本《礼则》,村民都以此二书为行为准则,若有纷争,也以此为据来判定,而村民也以识文断字,守德有礼为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