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一二章 错估、脑补、误会 (2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康贤毕竟是个文人,就算暗地里与秦嗣源一般看重的是用的方面,但儒学传人,哪有不好诗词的。宁毅笑了笑:“那又不是我写的。”

        “偏偏别人倒还行,老夫面前,你便不用这样说了。记得另外几句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诗句,早先你便在我与嗣源面前写过了,当初只是残句,此次在杭州,你将它补齐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康贤念了出来,到最后,终于不免叹了口气,摇一摇头:“当初若有人跟我说,我也不会信,诗词精巧,在你这里,是没得写了。只这最后一句,露了你的马脚,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你写诗时,仿的是唐时风貌,当时看来你也懒得去改了,包括那常记溪亭日暮之类的词句,也不知你花了多少时间……老实说,要真讲全是顺手,我是不信的,可这诗词一道,于你而言,恐怕已不是什么咏物寄情,纯粹是你……唉,我也不知该如何去说,夸你好呢,还是骂你几句才能对得起自己,总之,有你这等人在,让我等情何以堪。今后也不知是想让你多写一首,还是干脆叫你别再写了……”

        总而言之,说到这个,老人一开始是感叹,随后就显得郁闷了。宁毅自然也听懂了其中意思,康贤是将这些诗词都当成是他写的了,一般人写诗写词,必然有自己的风格,但他之前抄的诗词都是豪迈大气,扔给刘西瓜却只是顺手,李清照的也扔了出来。当时是胡闹,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落在康贤眼里,就成了另外的一种涵义。

        能够将几种不同风格的文体玩弄得出神入化的,只能证明作者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层次,或者说宁毅是这种鬼才,足够将文字在手中玩弄得出神入化。只要需要,他就可以将自己代入唐时的风貌,写出《登金陵凤凰台》这样的诗句,又或是《侠客行》《如梦令》之类截然不同的情景。

        这事情如果只是说,自然很难相信,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天才当然还是有的。如同现代的一些天才数学家,他们的厉害并不是因为常人能懂的逻辑,而是因为数字本身落在他们的眼里就是有生命的。这样的人,哪个时代必然都有,康贤未必就没有见过类似的,在他能够笃定这诗词是宁毅所做之后,排除一切的可能,他就只能将宁毅当成这种鬼才了。哪怕他对于诗词并无敬畏,诗词本身在他手上也就想是泥巴一样,随随便便就能搓圆捏扁。对于孜孜不倦钻研了一生的文人来说,这自然是让人沮丧的一件事。

        他已经这样认为,宁毅也不由得哑然失笑。过得好一阵,康贤才道:“这些诗词,你挂在那反贼头上倒也好,往后有没有机会替你正名。估计你也是无所谓了。不过。你若决定上京,在这之前我有一件事想要问你……原本倒可以过几日再聊的,但实在已经想得太久了。”

        此时已经到了后方园林中央的亭台内。四周无人,康贤的神色严肃起来,宁毅便也皱了皱眉:“什么事?”

        “你在霸刀营中做的那些事情。是经过你深思熟虑了的,你到底想干什么?”

        “暂时来说,是用来蛊惑人心的。”

        “真的?”老人问了一句,目光灼灼地盯了过来,但宁毅的眼神没有太多波动,只是片刻之后,才微微笑了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