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34章 逐粮天子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个……”唐秉忠眼睛瞪的如铜铃一般。

        “别那么惊讶,盛唐时期,关洛需要依靠漕运从江淮和冀州引导物资流入。”姚长生在舆图上指了指,“《新唐书?食货三》中说: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运至陕,之后走渭水抵长安。”努努嘴道,“这说明隋唐时期,关中和洛阳,对幽云和江淮的依赖程度很大。”

        “以军事上来说,扼制住运输要道,就能将长安和洛阳困死。”郭俊楠直言不讳地说道,“所以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没有粮草啦!”唐秉忠倒抽一口冷气道。

        “原因有很多,但可以这么说。”郭俊楠点点头道。

        “而且不单单如此,这运输成本也十分的高昂。在黄河、洛水、涧水、上阳城、渭水这条道路上,如果走水路,”姚长生点点上阳城,“因为上阳城的险要,货物常常十去ba九。”扭过头看着他们说道,“有个词叫‘中流砥柱’说的就是上阳城三门砥柱山,舟船在此经常失事,而进了渭水,也因为水流不畅而难以通行。”顿了有一下又道,“唐汉在此修造广通渠进行漕运,但是因与黄河相通,受影响很大。必须要时常清淤泥,因此成本很高,如果不走水路,而走陆路呢?陆运‘才三百里,率两斛计佣钱千’一样是价格非常高,因此隋唐之时,一旦关中遇灾,皇帝就会率领大臣们到东都洛阳久住。因为长安粮食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庙堂中央及其各部衙门,这种情况叫做‘就食’”

        “嗯嗯!神都洛阳嘛!”唐秉忠忙不迭地点头道。

        “逐粮天子。”李道通开口道,“为何唐朝以后成为了废都?唐中宗一句逐粮天子,道出了真相。西安能成为国都,主要依赖于关中平原物产资源。西周秦汉时期,都城人口少,物产还可以维持。到了隋唐时期,关中平原不足以供给长安。关中平原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

        “这么说,隋炀帝修大运河也是为了粮食问题。”唐秉忠乐呵呵地说道,这种感觉很神奇,“不是为了南下扬州玩儿吗?”

        “这人的两片嘴,怎么说都行。白的说成黑的,活的说成死的。”姚长生不客气地说道,“人云亦云,大多数人不过是随波逐流。”

        李道通诧异地看着姚长生,这位可真是啥都敢说,就差指着人家的鼻子骂:没脑子了。

        “他爹隋文帝在位时就修渠,结果运粮问题没解决就遇上灾年,所被迫到洛阳去就食,成为了第一个逐粮天子。”林观邦看着他们认真地说道。

        “隋炀帝兴建了大运河,在大运河洛阳段附近修建了洛口仓,回洛仓。仅回洛仓仓城的储粮总数可达3.55亿斤,他不用担心吃粮问题。洛口仓和回洛仓在洛阳城外,隋末瓦岗寨占领粮仓,造成京城洛阳缺粮。唐太宗将粮仓改在城内,在洛阳城内兴建了含嘉仓,含嘉仓储粮总数可达5亿多斤,占全国仓储一半,成为天下粮仓。”郭俊楠继续说道,“唐朝时期,唐太宗和唐高宗多次来洛阳居住,继续上演逐粮天子。永淳元年四月,唐高宗最后一次到达洛阳,当时关中饥荒,长安城中人相食,甚至皇帝的随从也有被饿死的,可以说这是一次大逃难。第二年,唐高宗病逝于洛阳皇宫紫微宫贞观殿。武则天当政后,长期住在洛阳城,当皇帝后定都洛阳,不当逐粮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