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7章 猎蝗(1) (1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主角带着随行队伍,在大雄指引下,往「中转站」附近的草场前进。

        其实大雄也没去过那片草场,但他在附近带着狩猎队有过狩猎经历,已经算是最熟悉附近地形的向导了。

        在一开始,队伍走的是一片阔叶林地,乔木在这里占据了优势,把阳光牢牢挡在了上层,树林底部一片阴暗,草本植被稀疏,除了蕨类植物外,地面上只有随处可见的枯枝落叶。这附近还没有什么蝗虫泛滥。

        但随着操场越来越近,蝗蝻的身影开始频繁出现。

        附近的树干、树枝或灌木、蕨类上,开始出现零星的蝗蝻,这些蝗蝻多是在竞争激烈的草场由于迷路或饥饿而向外自发扩散的个体。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在蝗虫群还未大规模成年的情况下,它们已经表现出了对外迁徙的迫切需求。

        主角指挥猎镰猛蚁斥候小队抓捕了几只视野范围内的大小不一的蝗蝻。这对于擅长捕猎的猎镰猛蚁而言轻车熟路,而蝗蝻翅膀还没发育完全,个头也小,仅仅依靠跳跃是很难躲开集群行动的猎镰猛蚁队伍的围捕。

        主角查看了被抓获杀死的几只蝗蝻的尸体,这些蝗蝻从小到大都有,小的和普通兵蚁差不多,大的已经快接近主角印象中的成年蝗虫的尺寸了。

        主角能猜到,蝗蝻体型越大就越接近成年。而实际上,蝗蝻在若虫阶段一般为龄,部分种类为或龄,蚱总科有的蝻可达龄。有些种类的雌性较雄性会多龄。

        蝗蝻在发育过程中,不同龄期除身体不断增长外,有些形态特征差别也较大。

        其一,触角节数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多。

        其二,翅芽随龄期的增长而从小逐渐增大。而且通常在低龄期幼蝻的翅芽尖向下,最后个高龄期蝗蝻的前、后翅芽向上翻折,后翅在外掩盖着前翅,需到羽化为成虫时才改变过来,由此可以区别低龄、高龄和成虫期。

        其三,前胸背板的大小与形状不同。

        主角仅仅从直觉上知道从体型和翅膀两个最醒目的特征可以来判断蝗蝻的年龄,在视力所及范围内,大多数蝗蝻还处在中等个头的阶段,特别大和特别小的蝗蝻都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