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 永历十一年(六) (3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为了剿灭曾一本,明朝沿海29县在半年之内建造了24艘长15到17丈,船体覆盖有一层铁甲的封舟战舰,此外还有一百多艘大福船,已然是继郑和下西洋之后最强大的一支海上作战力量了。

        再后来对手就换成了荷兰人,面对拥有更强海上实力的海上马车夫,明朝水师并非是固步自封,在战舰上亦是进行了必要的升级,开始出现双层甲板炮舰和单层甲板炮舰,并且在侧舷装备西式火炮10到30门。如当时的英国人彼得*芒迪就曾在珠江口遇见过一艘载炮28到30门的明军双层甲板炮舰和一艘载炮10到12门的单层甲板炮舰。

        等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争衡日趋激烈,明军的战舰也在继续升级。按照《兵录》的记载,当时的双层甲板炮舰已经升级为下层甲板载红夷炮8门,千斤炮和五百斤炮22门,上层甲板载佛郎机炮、百子铳等小型火炮30门的规格,全舰火炮数量已经达到了60门。

        伴随着战舰升级的便是铸炮,明廷应对满清威胁的同时,在南方也铸造了大量的火炮用以装备水师。陈凯的炮队之中有两门不怎么起眼儿的十二磅炮,一门是崇祯二年铸造的,另一门则是崇祯十七年铸造的,唯独与其他火炮不同的是,这两门红夷炮都是铁炮,而非惯常的铜炮。(注)

        发展并没有停滞,只是相较那个拥有各式商船1万6000多艘,商船总吨位在58万吨左右的荷兰而言,仍旧是不值一提的。甚至,就算是与坐拥150以上的商船,40艘战舰的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相比也是胜算寥寥。因为,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是当时被称之为东印度船的亚哈特船,排水量高达2000吨。而那支乍看上去小的可怜的舰队,亦是由那等声名卓著的盖伦船组成,排水量300到2000吨不等。

        如此大的差距,当遭遇了那场后世为广大历史和航海爱好者所称道的料罗湾海战之时,作为亚洲东部最为传奇的海上大玩家,也是明王朝最后的海上长城,郑芝龙干脆玩起了小船群起而攻之的战法。这在远海是基本上可以说是可笑的战法,但是到了沿海却发挥了难以想象的效果。

        一句不得已而为之,这是郑成功当时留给陈凯极其深刻的印象。不过,对于郑成功而言,由其主持郑氏集团的这些年来,水师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在战舰的形制上却显得有些固步自封——大多,就还是与郑芝龙时代的战舰差不多大小,多了一些更大的舰船也多是用欧洲商船改造而成的。这样的舰队,在远海碰上了海上马车夫,其胜算更多的还是要看老天爷,但是在近海却仍旧能够称雄于世,不仅与西方殖民者有着对话的权利,更是将清军水师压得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样的固步自封,并非是郑成功缺乏远见,而是对于如今的郑氏集团而言,抗清才是第一要务。所以,郑成功在陆师的投入从来是毫不吝惜的,而水师这边,只要能够在海上封死满清,能够凭海贸养活大军,那就已经足够了。再进一步的提升,那毕竟是要投入大量资金的。

        “灭亡了鞑子之后,背靠大明,有着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为依托,再与红毛、佛郎机争锋,当可达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这,既是郑成功所想,亦是陈凯如是看来的。原本的,陈凯就是打算等到消灭满清之后再支持郑成功发展海军,郑氏集团和他正在培育的粤海商业同盟就可以成为现成的利益集团,用成吨的黄金白银来淹没反对者的声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