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潮州的民生经过了崇祯末年的失控,以及清军“路过”,在郑成功和陈凯携手之下,扫平群雄,从而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甚至,由于潮州对于郑氏集团的心理定位从历史上那等守不住的军粮产地,转换为了能够固守的稳定根据地,原本的那等带有针对性掠夺性质的粮饷征收政策也没有得到实施。多年来,那一句“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至理名言,在潮州得到了切实的印证。
作为潮州本地的商贾,他们通过与明军合作自然是在这一过程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论起富庶,明时的广东便以广州、潮州和琼州为三甲。
广州作为省会历来是兵家必争所在,屠城,再兼着平南、靖南两藩的横征暴敛,早已是残破无地。而那琼州,虽是地处偏僻,但却依旧没办法在明清战争之间得以幸免,李成栋全取广东、李成栋反正、尚耿二藩策反杜永和、陈凯浮海收复,前前后后的亦是多次,饶是烈度都远远无法于广州相比,但却更不乏有本地的黎乱,使得琼州的民生水平不可避免的呈下滑状态。
相较之下,潮州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的安定,使得人口滋长,流民入境,荒地得以大片大片的开垦;背靠郑氏集团,又兼着位于闽粤两省交界的所在,一旦地方安堵,商旅自是不绝,不愁销路的手工业自然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年,整个广东都在倒退,只有潮州是经过了短暂的下降之后便迅速的恢复到了承平时的水平,甚至进一步的得到了提升。在粤海商业同盟之中,潮州商人的财力速来是最为雄厚的。
儒生家中也有经商的背景在,确切的说他们家本就是属于那等以经商来供养科举的绅商家庭。这样的家庭在儒家士大夫阶层当中于明时并不算多,更多的还是那等耕读传家和诗礼传家的家族,在经济基础上主要是以种田、收租和教书为主,哪怕是种植经济作物,与这等纯粹的经商也是大有不同的。
原本的,儒生背后的家族就在与明军进行合作,只不算显山露水——毕竟,族中当初全力供养的子弟始终在清廷控制区,亦不乏有两面下注的心思在。
不过,现如今却是明军势头大好,再加上陈凯的咨议局诞生。同样是下注,在清廷那边最多也就是做官,而且依着他的功名和人脉,大概也高不到哪去;但是在这边,只要在那咨议局里有一个稳定的位置,日后光靠着影响力吃饭对家族也是大有裨益的。于是乎,他便回来了,而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与一些老交情重新联络上。比如这二人,皆是与他一同开蒙的少时熟识,三家人又有商业往来,交情自不必谈。
畅谈了一番当下的大好形势,那儒生七拐八拐的就转到了他此番最想要知晓的那件事情上面。岂料,不光是那个候补议员面有得色,就连另外那友人亦是笑意满满。
“仁兄毕竟是读过圣贤书的,一问就问到了点子上面。”拊掌而赞,那友人旋即将目光投在了候补议员的身上,而后者亦是不紧不慢的便做出了解答:“咨议局的人员规模,陈抚军早有明示,如今广州城的咨议局只是个用以建制的,日后会演变为省咨议局,在各府,也同样要建咨议局,以便于更好的代民发声。这省咨议局和府咨议局,人员编制上面都不会是现在的那几十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