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二章 存款与放贷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不过无论什么原因,这个木材商人成功的贷到钱后,而且合同上的利息也的确很低,这个消息立刻在商人的圈子中传了开来,很快就又有人上银行贷款,结果发现银行的贷款不但利息低,而且还十分的方便快捷,简直比钱庄强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跑来银行办理贷款,而且还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人办理贷款时,竟然愿意接受新宝钞代替铜钱,这可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商人们已经开始自动的接受宝钞。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宝钞相比铜钱更易携带,而且也更适合商业之间的交易,之前只是出于对宝钞信用的怀疑,所以商人才不愿意持有宝钞,现在宝钞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了,体会到宝钞好处的商人自然也愿意使用。

        相比放贷的业务,存款的业务却是发展缓慢,毕竟从别人手里借钱与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是完全不同的情况,银行虽然树立起一定的信用,但毕竟时间还太短,许多人都不放心把钱交给银行保管。

        对于这种情况,李节也只能用了一点手段,刚开始他就说动朱标,让他命令官员把自己家中的钱财存到银行中,而且他自己带头,把东宫的私财也存到银行里,如此一来,官员们也没有办法,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得存一点钱。

        不过这些还不够,李节还暗中雇人演戏,将银行中的财物抬出来,在大街上走了一圈送到银行里装作存钱,反正别人也分不清真假。

        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在看到有人开始往银行里存钱后,特别是连太子都带头往银行里存钱,使得一些人也终于放弃了戒心,一开始只是少量的存钱,存个几天再取出来,主要是试探一下银行的安全性,后来发现没有问题后,也终于有人开始放心的存钱。

        也就在这时,李节也趁热打铁的再次放出一个消息,太津那边开设了银行的分行,而且两地的银行可以实现异地存取,也就是说,你在北京这边的银行存了钱,可以到太津那边的分行把钱取出来。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举措,对于古人来说,钱财的转移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古代不但交通不便,而且道路上也不太平,哪怕是雇佣专门的镖局也同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初罗贯中带着大批的钱财回苏州,还是请李节帮助派了几个护卫才敢上路。

        哪怕现在的新宝钞便于携带,但出门依然有很大的风险,不过现在银行能够异地存取,也就可以避开大部分的危险,使得商人不必带钱财上路,当然现在太津离北京很近,但依然有很大的意见,因为谁也不知道银行会不会把分行开到其它城市?

        “姐夫,一个月内,我们放出贷款共一百零六万七千贯,收到存款八十七万三千贯,除了大伯与官员们的七万多贯存款外,大部分都是北京的商人所存,另外月初放出去的短期贷款,也很快就要收回了,到时说不定能达到一个收支平衡!”朱雪晴拿着账本向李节汇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