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0章 耿介老臣 (2 / 2)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为何既有兵部核验,又有都察御史盯着,还有宫中派出的太监监军,袁崇焕此类人仍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虚报军功?”崇祯一时仍想不明白。

        张慎言轻咳一声,刷刷存在感,道:“各方利益交换,利益均享,自然不难达成统一口径。”

        崇祯苦笑道:“看来只有朕没看清咱大明朝这官场啊。可有什么法子,能打破这官官相护,利益均享的格局,实现真正的考核与监督,让朝廷切实掌握文武官员们的政绩、军功?”

        黄道周躬身道:“臣有一法子,不需增设机构人员,就可实现最为严格公正的官员考核。”

        崇祯和张慎言都露出好奇的表情,崇祯问道:“什么法子?且说来听听,不要卖关子。”

        黄道周侃侃谈道:“可由吏部就朝廷想要达到的地方治理效果,如赈灾、治安、民生、教化、筑路修桥等等方面,制定可量化、逐项打分考评的明确办法,然后各县、各州、各府随机交叉考评,即甲考评乙,乙考评丙,丙考评丁,丁又考评甲,如此交叉,吏部将考评结果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名在前的,依次升迁,排名居末的,则予以惩戒,如此,则地方官们必然都会严格考核,决不会出现以前考评中勾连徇情的情况,毕竟,谁都希望将别的地方政绩考评低一点,以使自己排名高一些,最后排名先后可是关系到仕途升迁降贬,关系切身利益,谁也不敢拿这事开玩笑。如此,朝廷不需费多大力气,就可获得最公正严格的地方官政绩考评结果。”

        崇祯凝神琢磨一下,掌拍龙椅扶手站起,高兴地说:“善,此法甚妙!”

        这个法子充分利用了人性的特点实现官员的相互考核制衡,设计精妙之极。黄道周能想出这般将人性拿捏得精妙入微的官员考评办法,确实出乎崇祯的意料之外。他之前之所以决定要启用黄道周为吏部尚书,只是因为考虑到黄道周性子刚直且不徇私,在吏部尚书这个要害位置上可以最大可能的保证选人用人的公正公平,对这个年老官员的创造力其实是没抱什么希望。而现在看来,真的是小看了这个时代顶尖读书人的智商,只要适时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创造力跟现代的政治家比也不遑多让。

        张慎言提出顾虑,道:“此法确实精妙老道,但会不会有个负作用,即官员们人人想把别人踩下去,因此在交叉考评时,人人争相给考评对象评低分,恶意考评,使考评结果失去真实性。”

        黄道周躬身恭敬地对张慎言道:“丞相所说这种情况也不可不防备。所以在考评规则设计时,务必要求每一项的分值都要评得有依据,如此有据可查,公开透明,也允许被考评方提出证据辩驳,那便不会出现竞相恶意考评。再者,都是在官场体制之内,官员们交叉考评时大都会讲一些情面,若恶意考评,撕破了脸皮,日后如何相见?还是保证公正,让被考评者心服口服为上。”

        张慎言这下也是服气了,点头道:“幼玄想得十分周全,此法若能实施成功,可让地方官们不用再挖空心思逢迎贿赂上官,以后只需一门心思治理好管辖之地,就可青云直上。朝廷也能选拔出真正具有治国之才的能臣干臣,妙哉!”

        明代由于官员考评擢升制度的巴哥,导致官场贿赂上官成风,什么冰敬碳敬寿礼婚宴,贿赂与索贿的方式花样繁多,而且明目张胆,有的官员甚至没事就装装病,这样收一次探病的礼钱,那就是堆成小山般的雪花银子。这些现象在明朝已经成为潜规则,人人见怪不怪。若实行交叉考评,地方官们要获得优秀的考评成绩,只能拿出色的政绩说话,这样自然可以扭转官场唯上不唯实的风气。

        崇祯道:“朕正在计划改革地方官的薪酬俸禄制度,这两个制度改革正好相辅相成。以前的俸禄水平太低,地方官收取下属贿赂成风,既败坏了社会风气,又侵蚀国家肌体。朕不相信什么‘当官就不要想发财’的鬼话,天下这么多官,又没见谁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千辛万苦寒窗苦读十年当个官,不求财又求个什么?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信念要有,但黄金屋、颜如玉也要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官员们才能从精神和物质上都有动力,大家伙儿一起来把天下治理好,一起来把饼子做大,一起来过富足的日子,而不是现在的天下这般,大家为了争一块小饼子打得头破血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wap.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