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0章 穷疯了的清流们战斗力不容小觑 (1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崇祯历来首重识人用人,作为领导者自己可以能力平庸,但一定要会用人,把各种各样的人放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就是一坨屎,用对了地方,那也是上好的肥料啊。阮大铖无疑是被崇祯给用好了,御史台大夫这个职位仿佛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其丰富的贪腐经验为他的反贪事业插上了翅膀,其对东林党的刻骨仇恨为他提供了无尽的反贪动力,他主事御史台以来,御史台的反贪潜力硬生生被他发挥到了极致,证明了崇祯以贪官治贪官的策略是多么的正确。

        这段时日,御史台主抓的官员财产申报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原本还有些官僚士绅心存侥幸,对财产申报不尽不实,想以此躲避崇祯无耻的摊派借款。无奈阮大铖对他们隐匿财产的法门门清,就连他们喜欢把金子银子埋在后院哪个犄角旮旯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在抓了一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官僚士绅或商贾,将他们投入劳动改造大营去劳动反思和总结,不但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被没收,就是进行了申报的房宅铺面田产也一并毫不留情地惩罚性没收,有钱人们终于彻底认清形势放弃抵抗,将自己的家财如实申报,巨额家财曝了光,面对皇帝的国债摊派再不能装穷卖惨,只好咬着牙慷慨解囊加入踊跃购买国债的大军。

        与李独眼在北平搞的残酷考掠比起来,崇祯的这一套财产申报加国债摊派的组合拳无疑技术含量要高得多,虽然官绅们怨声载道,但由于没有伤筋动骨竭泽而渔,因此还在官绅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崇祯也不担心他们在压迫下愤然反抗,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些人都是欺软怕硬,在原本那个历史上后来被满清残酷压迫剥削,还不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大明不愧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最藏富于民的国家,而江南也不愧是集中了大明一大半财富的膏腴之地,一番骚操作下来,崇祯的国库立时无比充盈起来,国库存银轻轻松松到达了两千多万两之巨,这对一向苦哈哈穷惯了的大明国库来说绝对是福音是一夜暴富。

        大明其实是一个资产极其优良的国家,拥有着丝绸、瓷器等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在民间积聚了大量财富。只可惜这财富分配两级极端分化,好处全让尾大不掉的大官僚士绅给占去了,而平民百姓则穷困潦倒,便是皇室国库亦是捉襟见肘。以前那个崇祯对付不了大官僚士绅,只好去盘剥穷困的平民百姓以筹措对辽军费,逼得百姓们纷纷破产纷纷造反,硬生生把一手本不算坏的牌给打臭了。

        原本历史上,满清便是捡了这个大便宜,依靠明朝遗留下来的富裕资本和优良资产,虽然统治手法极其野蛮落后,居然也创造出了一个所谓的康乾盛世。

        现代华人首富灵魂穿越的崇祯深知财政的重要性,所以他非常果断的使用各种手段发行国债,以在最短时间内摆脱财政困境,带领国家走出泥沼。只是这样做就不可避免的让官僚士绅心生怨愤。

        心中有怨恨是一回事,敢不敢站出来公然与迁都南京后非常强势的崇祯皇权对抗又是另一回事,毕竟大家伙儿家大业大,与牢牢掌握军队等暴力机构的崇祯对抗,风险和代价都太大了。于是在官场清流纷纷上奏弹疏新政时,绝大多数官僚士绅都选择了默默观望,默默在心里为清流们加油祈祷。

        这一边,磨刀霍霍的御史台大夫阮大铖在崇祯授意下,向满怀信仰,充满殉道者精神的清流们伸出了魔爪。

        凡是向皇帝上奏书,反对国家收取商税,反对解除海禁的官员全部被御史台重点照顾,细细核查其申报的财产与其实际财产是否相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