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宋道安道:“也是贫道学艺不精。第一题,他就问,时人说道,常言老庄之学。庄子与老子并列,可你们道教为何尊老子而贬庄子。”
柴霏雪心道,这纥石烈子仁倒也狡猾,提的问题实是刁钻。而且此人问话颇见功力,他不说道家,而说你们道教贬庄扬老,确是贴切。
道家自春秋末到战国初,先老子撰《道德经》,后有庄子,列子,渐成学派。而道教要到东汉顺帝之后,太平道、天师道等创立,才真正形成教派。两者血脉相连,却又不能混做一谈。常人言谈,两者往往界限模糊,但此处说话,却是特有所指。
老子著书成圣后,其学说广为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道家思想。其中有继承其批判与超越者,为老庄学派,形成最早。又有主张贵生重生者,为杨朱学派。有主张经世致用者,为黄老学派。此三者为最主流,此外又有关尹派、宋尹学派等等。
现如今,诞生于战国中期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学派,因尊崇黄帝、师法老子而得名,其契合诸侯王权治国安邦之需,因而逐渐占据主流。
而老庄之说,经久不衰,流传却是最广,便是不懂道学之人,甚至村中老妪,也知老子与庄子诸般典故故事。
在道家之中,庄子地位无可置疑。但在道教千百年延续之中,却是将老子高高抬起,对庄子却是长期漠视。老子为道祖,天神。庄子却直到唐玄宗天宝初时,方被诏封为南华真人,不过一个地仙。
诸葛飞卿也是颇感兴趣,道:“道长如何回他?”
宋道安道:“我先道道祖乃是神人,庄子不过一介凡躯。”
李承翰道:“你们自己如此说,倒也无妨,但此节未必人人都认。老子年代久远,太史公作《史记》也说,‘老子,隐君子也’。其年岁出身,事迹多不可考。正因不知,世人自是想怎么说便怎么说。你们道教言他无世不出,三皇时,为万法天师,中三皇时为盘古先生,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真行子,禹时为严寿子,汤时为锡则子。为了欺负佛教,甚至杜撰个老子化胡出来。庄子却要委屈多了,宋之蒙人,宋漆园为吏,破衣草鞋,穷困潦倒,曾向管河渠的官吏借米,以钓鱼打草鞋为生之人,书上都写的明明白白。”笑道:“又穷又酸,嘴巴还坏,藐视权贵,诸般底细白纸黑字,如此嘴毒的穷亲戚,被人嫌弃也是理所当然。”
诸葛飞卿摇头道:“老子自不必说,连孔子也尊其为龙,道祖,太清道德天尊。庄子之论,自也博大精深。但其言论,却是消极虚无,叫人与世无争,有违道之本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