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夏衍德当即下令,西侧五千人转道向南,做出追击之势,但只许追,不许追上。自己带领中军一万,也做足架势,直指信阳。至于东翼五千兵马,仍是按兵不动,留在坝上。
对岸金军旌旗招展,队列不住往返,看似还有不少兵力,但夏衍德知道,这些全是假的。对岸金兵不过一万五千多人,眼下大部尽皆过河,对岸最多数百人。但他用兵谨慎,即使猜到也不愿撤去坝上军力。敌将用兵爱用险招,不排除又杀个回马枪。
郭汾阳等人当时就看出夏衍德意图,云锦书道:“那夏衍德也不是一味草包,他表面如此调兵遣将,实际却是暗暗下令,各部缓缓而行,切莫急着追上敌军。”
萧平安奇道:“这是为何?”
李云政抢先道:“他怕的是金人回来抢夺河东渡口,扎下营盘,再图深入。如今金人长驱直入,却是一招笨棋。”
“所谓,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这道理夏衍德自然也懂。
宋军原在河东,距离信阳六十里,路程上已是吃了大亏。更是连夜行军,多的已经走了三十余里,少的也走了二十多里。如此疲惫之师再奋起直追,不消金人动手,自己就能累死一半。
敌军出其不意,自最困难之处强渡,确实出他意料。眼下先机已失,阻敌于岸的策略已经失败,更不能轻忽大意。
因此他如此调遣,全是虚张声势,不过是为了日后朝廷追问,有个托词。我追了,只是没追上。
夏衍德其实怕的是金军回头,先占据渡口,是以留五千人在坝上,怎么也不肯撤走。金军孤军深入,又是轻装,最多携带三日之粮,根本不需与他们正面冲突,若无补给,三日之后,其必自乱阵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