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68章 不安好心的帮忙培养人才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当然,僧侣阶层其实和欧洲的传教士阶层一样,也是来自贵族。和欧洲非长子当教士的习惯不同,日本贵族阶层有出家避祸的传统。很多斗争失败的贵族,会选择出家避祸。然后,日本的僧侣阶层,就对日本政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毕竟,僧侣里面有很多“太上皇”和前大佬。

        说到底,日本其实还是掌握在贵族阶层手里,和欧洲一个德性。而同期的明朝,因为教育的普及和科举制度,倒是比欧洲和日本公平太多。但因为独尊儒术,导致天下读书人尽出一门,思想高度一致,因而形成了可以左右皇帝意志的强大文官集团。

        想要左右日本政局,其实也不难——只要文官出自北海国就行……

        那些日本贵族,之所以能够那么嚣张,是因为日本并未普及教育和搞科举制度,政权被垄断了。

        事实上,早在唐朝时期,日本也是模仿华夏搞过科举制度的。不过,因为日本贵族实力太过强大,导致科举制度变味。

        比如,在唐朝,实行的是考试和权贵举荐并行的制度。主要是唐初世家实力太强,唐朝皇室不得不妥协,允许权贵举荐和科举并行。这一点,也被日本的遣唐使学了过去。

        但因为日本倭皇早就沦为傀儡,而公平的科举损害大贵族的利益。所以,日本的科举制度越搞越歪,最终在11世纪以后,完全被举荐制度取代,成为贵族垄断的资源。然后,倭皇就更没有和贵族对抗的资本了。因为,贵族把持了人才举荐渠道,不会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了。

        所以,无论是在穿越前还是在穿越后,马林都觉得当年邓总恢复高考,实在是一个英明无比的决定。他让很多真正的人才脱引而出,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华夏后来科技能发展那么快,和真正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分不开的。要是还是那个年代的推荐制上大学,华夏一百年也别想发展起来,和古代日本一样。甚至,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亚于改开。

        虽然日本贵族垄断了教育和文化,日本的平民无法翻身,但那只是针对日本国内。北海国人才培养,却是日本无法干预的。

        马林的打算就是——利用北海国的大学,为日本未来的信长幕府,培养文官。甚至,马林打算第一批给信长的辅佐文官,干脆就是北海国的德意志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