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而斥巨资在寿春城南租赁一座园墅,本身就能获得与大都督更多亲近的机会,而且也是等同于另一种形式的捐输,以及对整个都督府的支持。这要比单纯的财货进献要巧妙得多,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或有清高者不耻此类近似谄媚的举动,以此鬼祟之心迹去玷污沈大都督高洁之胸怀。若人果有其才、确有益于世,即便没有这些举动,沈大都督也会举贤而用。
类似狂狷之言,听起来或是有道理,但其实却实在不切实际。个人本身贤或不贤暂且不论,沈大都督又有什么义务一定要举用你?
别的不说,单说沈大都督自己,如今显才已是南北共推,时人咸知。但在未曾显迹之前,谁人又知这南人豪宗嫡子将是未来社稷功臣?
还不是因为王氏逆乱时,沈氏能够拨乱反正、捐输家财助国渡厄,日后才有肃祖慧眼识珠,甚至不惜以嫡女适配,这才一步步成就如今的高誉国士?
所以,纵有囊括宇宙之大才,但却被掩盖与皮囊之内,平素便无亲昵,人又如何得知?既然无从得知,谁又会给予你去显露才能的机会?
淮南都督府下文武时贤众多,其中不乏广负大誉者,难道是因为这些人生来便秉赋奇异,此世再无野贤可作比肩?
还不是因为他们追随于大都督,有着更多表现才能的机会。譬如群星拱月,相映成辉,近贤者自生馨香,近达者自得扶助。
当然,抛开这一点德行是非的讨论,也有人不乏理智的分析,眼下大可不必急于相近。毕竟河洛旧都都已经光复,虽然未来王业是否移居尚未定论,但洛阳天中帝邸,沈大都督之后极有可能会移镇河洛,毕竟这更加有利于对四边胡虏残众的追击清剿。
所以眼下急求相近,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实在有些不值得。
这种自觉高智的论调,听在那些仍在竞争的人家耳中,暗里更是嗤之以鼻。如今王业光复之兆更加炽热明显,天下大势须臾有变,凡有志者俱有时不我待之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