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46章 以文正公为榜样而努力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不光是杨浩身边的人有点担忧,就连赵佶听说了这个事儿都觉得不可思议,张口就是五千两白银,还只是入门费用,交了就没影儿了,想要消费另外花钱?你这是摆在台面上的打劫吗?就是那占山为王的也没你这么狮子大开口的啊。

        “让那个小子滚进宫来,朕到是要问问他,他这是要做什么。”

        旨意到,杨浩离开了温柔乡,换上行头,打扮的利索的进宫了。

        天冷了,这宫里用的烧炭都是淮北矿里来的,当然,也都是被加工过的蜂窝煤,极大的降低了煤烟中毒的可能性,就是那火炉子都是杨浩和汤隆一起研究改造出来的。

        李彦是聪明的,杨戬的退隐让他逐步的掌握了宫中的一应事务,这采买的事情自然也被握在了手里,当这些东西出现在汴京城市面上的时候,他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和镇北侯拉进关系的时候。

        这些东西自然也是入了宫,宫中的采买力度很大,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很自然的李彦也收入不少,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赵佶到也是用的舒坦,却不会因为杨浩搞出了这蜂窝煤和新式的火炉子就大肆的夸赞,作为一任帝王,还没无聊到这个程度,这个文艺皇帝更不会知道这些东西对民间会有多大的影响力。

        杨浩当初也没想过用一个蜂窝煤,一个破火炉子就得到什么封赏,格局太小,没意思。

        李彦到是个会做事的,虽然通传不用他亲自去,却是亲自在这宫门处等着,一看到杨浩的车架就迎了上去,陪着笑脸说道:“这天寒地冻的,侯爷可得紧要着点,万不能受了风寒。”

        对这李彦,杨浩没有太多的好印象,但要说坏印象也谈不上,太监嘛,趋利避凶,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撤是个必然的,自古都是这样,真要说站在人家的立场上,人家做的没错,换了自己兴许也会这样。

        “哟,劳烦中贵人在这里等候,本侯何德何能啊。”

        这话说的,你仰着个脖子说这样的话,是真的在谦虚寒暄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