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22章 农事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官吏们都抬起头看着李庆,连许贯中、蒋敬等人都走了过来,眼神中满是疑惑。

        插秧是现在农村种秧的普遍方法,又叫插田,一般在一块地里集中种下秧苗,待长到~5寸长时即可移栽,即为插秧。

        插秧可是个体力活,有时需要弯下腰忙一整天,还要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第一天插秧,称为“开秧门”,主妇一般要备好饭菜酒肉,供家人和帮工者聚餐。

        插秧结束,称“关秧门”,插秧结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请帮工者,称“打散”。

        插秧种田时,一天得吃三餐才能保持体力,若是富户,期间还要加两次点心。

        这过程非常辛苦,也耗费许多许多钱粮。

        李庆解释道:“待稻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与插秧不同,它是直接拿在手上抛在田里,比插秧更省时,更轻快些,七八岁大的小孩也能帮上忙。”

        “……”众人盯着李庆,似乎看一个“何不食肉靡”的人,这插秧,可是自古以来流传的农耕,李庆竟然一言改之!看他的眼神,李庆无奈一笑,别说这个时代了,就算在地球上90年代,还是插秧为主,小时候七八岁时,就帮外婆插秧,对这辛苦是深为了解。

        但到了他二十多岁时,就全部改成抛秧,能大幅度地减轻劳动强度,原本一亩,就需要到5个人工,但是现在只要一人,对着水田抛秧,这是他亲自经历。

        有着亲身经历,又根据着资料显示,这不但降低劳动成本,省工,并且还省秧田,提高工效5~8倍,同时没有缓苗期,可比手插秧田,每亩增产一些粮食。

        不过,要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后世之所以能完全从插秧到抛秧的转变,是因为有人发明了一种塑料孔盘,能让秧苗根茎处形成大小均匀的泥块,秧苗抛出后,借助泥块的重力,秧苗的根部便能沉入水田中,这技术看似简单之极,但若没有这个,秧苗轻飘飘的,抛到田里后只怕大都会浮起来,还得人去重新插好,那可真是搞笑了。

        此时的年代,李庆当然无法发明塑料的孔盘,但却可以用其他材质能代替,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就此用竹片自制过类似的东西来使用,初次造时,当然得耗费不少精力,但却能用好些年,而且可以在冬日里闲下来时提前做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