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58章 根由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舍利子在佛门中,是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这些均称为舍利,其在火化后,会产生结晶体,就是舍利子。

        舍利的结晶体舍利子,其形成原因,据说是僧人生前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门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据缘起性空的义理,佛门认为,舍利子只是物质元素并无灵异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于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

        但是在佛门之中,舍利与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死后遗体是舍利,舍利是梵文,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僧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

        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佛门,僧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

        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俗世的坟。

        而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3]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门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坚固微粒—舍利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