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 35 章 敲山震虎。 (1 / 2)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皇上登基已过两年,却始终没有充实后宫,长此以往,有伤国祚,还望陛下扩充后宫,延绵子嗣,此乃稳固江山之大计。”

        每次李延敬听到这些老臣们上奏这些纳妃子立皇后的话,都觉得头疼不已,弄得好像自己就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一样,给出的人选名单里面,挑的大多还都是那些个王公贵族家里的女儿,说的好听点儿,是为了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绵后代,说的不好听点儿,就是前朝后宫的互相通气,稳固自己的家族势力,但凡谁家里出了个皇后,往后三代都不愁家族兴荣了。

        正当李延敬还在思考着怎么用以前没说过的话来回答这个听了无数次的问题的时候,一向在朝堂上名不见经传的武侍郎竟然在朝之上勇敢的发言了,还说的头头是道:“陛下,陈亦有本启奏,既是要为皇家延绵后代,皇上与蜀王皆是皇族后代,自带共有责任,自先皇驾崩以后,王太妃身体一直不好,何不趁着过年将蜀王召入京都,让他留在京都陪伴王太妃也好为他安排娶亲之事。”

        李延敬:“……”

        好啊,可算是露出来真正的目的了,再不说到这上面我都该替你们着急了。

        “皇上,万万不可!自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封王再次召回京都的先例,此举万万不可!”有敢冒着李延敬的脸色提出来这回事的,自然也就有敢顺着李延敬的脸色提出反对的这些话,根本就不用李延敬自己说,多的是朝臣想要在他面前表现一番,他只要在一旁坐着看两方争论即可。

        “如何就不可?此前没有封王回都的先例是不假,可此前也未有过皇上到了二十又二都未有一名妃子,也未有皇后,连半点子嗣都未有,召蜀王入都陪伴久病不愈的王太妃,既有利于弘扬孝道,感化百姓,也可顺带着让蜀王娶妻生子,有利于为李氏江山延绵子嗣,有何不可?”武侍郎也是不甘示弱,既然揪住了子嗣这个国之根本,那自然就不能放手,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不榨干最后一点价值都不能漏过去。

        “皇上未开后宫,没有子嗣,那就可以通过选秀来纳妃,扩充后宫,子嗣自然也会有,这和蜀王归都并无联系,若是真的让蜀王归都,那才是对国之根本的最大威胁,王太妃身体欠佳是不错,可整个太医院都在,天下杏林高手皆聚于此,但凡有些风吹草动,立马都会过来为太妃诊治,蜀王非是大夫亦不懂医道,即便是进了都,也不能日日呆在宫内,于太妃的病情未必就有多大益处。”

        “此言差矣,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希望在自己年老之时有儿女在身旁相伴?即便是皇家之人,又贵为太妃,与自己骨肉相隔万里,怎么可能不忧心?身心相连,忧心自然易得病,蜀王归都自然于王太妃有利。”

        “若是照武大人这么说,亦可让王太妃到封地去,与蜀王一起生活,缘何就要蜀王近都呢?方才张大人也说了,本朝从来就未有封王住在京都的先例,此举万万不可,若是开了这等先例,以后封王的势力可就再难控制了!”

        ……

        底下大臣吵得不可开交,李延敬坐在上面,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了,趁着年关,这些大臣肯定都要各抒己见,把各自怀的鬼胎都拿出来,明面上过一过,看看自己以后行事的底线在哪儿,也看一看以后前进的方向。

        夏砚看着李延敬那么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就能想得到平日里这些事儿也没少发生,就在一旁装阿斗,原本在武将里面话语权最重的镇北将军府,即便平日里什么事都向着李延敬,指向李延敬一个人尽忠,在这朝中议论沸腾之下,愣是一句话没说,一个态度都没表。

        估计就凭着夏成晖父子两人今天的表现,都能有人在后面编排出一段镇北将军与皇上已经不和,两人之间有隔阂,上早朝时看着皇上被逼着纳妃,甚至被建议蜀王归都都没有任何态度的绝妙戏文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