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87章 鲁迅逝世后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站了起来,笑脸相迎、如沐春风一般主动伸出了右手。然而,鲁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便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从兜里掏出了一支烟。

        刚才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目光都聚焦在了女子的身上。女子脸上浮现出一丝的尴尬,她极不自然得收回了自己的手,坐了下来。

        宴席还在欢快的氛围中继续,只是鲁迅没想到他的这一无心之举,竟然深深伤害了一个人,就是民国女作家苏雪林。

        这时苏雪林对鲁迅的敬意本已经降到零了,可是鲁迅在席间大骂一个叫孙福熙的人,说这个人卑鄙无耻、做作一类的话。这让苏雪林更为生气,因为这个名叫孙福熙的人是苏雪林在法国的好朋友。

        其二是因为杨荫瑜。杨荫瑜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大学校长,也是近代史上很出名的人物。她曾经开除过三个女学生,其中就有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女师大曾经爆发了一件大事,就是学生集体要求罢免校长杨荫瑜。

        鲁迅写了很多文章指责杨荫瑜,甚止还对杨荫瑜发出警告:“同人等早已否认先生为校长,请以人格为重,幸勿擅入校门。”苏雪林很生气,因为杨荫瑜是她的授业恩师,恩师有难,学生岂可不救?于是苏雪林就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大量声援杨荫瑜的文章。这一次算是苏雪林和鲁迅正面交锋,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杨荫瑜被罢休了校长职位。这令苏雪林更是气愤。

        还有就是苏雪林散文集《绿天》发表后,得到界内好评,她曾有些得意的将此书寄给鲁迅,请求指教,但如石沉大海。

        如果还有什么原因的话,那就是因为胡适。苏雪林说,对文化界人物,她“最敬重者,唯有胡适先生一人”,并自命为胡适的再传弟子。她与胡适既有同乡之亲同为徽人,又有师生之谊。1919年,苏雪林在北平女高师求学时,胡适曾授其《中国文学史》上一年。苏自言,她那时生性羞怯,从不敢执卷到胡先生讲桌前请教书中疑义,更不敢趋访。当胡适在班上说他写的为呼吁尊重女权、主张男女平等的《李超传》比《史记》中的《汉高祖本纪》《项羽本纪》还要有价值时,“吓得我们舌挢而不能下”,以为此说是“荒天下之大唐”。后见胡文刊世,女子要求继遗产权不绝,宪法为之修,方有所悟。胡适诸人创办的《新青年》《新潮》,“列举旧礼教之害,则颇惬我心”,遂敬意大增,由钦敬到崇拜。

        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当校长时,苏雪林与冯沅君同去拜访,胡适让太太以徽饼招待。胡适说此饼是徽人外出艰难谋生奋斗的标志。苏雪林将此次造访撰文刊于报端。后胡适将己著和主编的《努力周报》以及《独立评论》源源寄赠她,关系日近。

        鲁迅对胡适多有指责,她这一次对鲁迅大兴讨伐之师,是不是为胡适打抱不平呢?这个可能性应该是有的,给胡适写信是不是在邀功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