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兴办企业是这一特殊时期出现的另一热潮。它与民主思潮有关且并发前进。

        这一时期,应当说袁政府在抓经济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发展的法令、政策;大力提倡发展实业。

        从上到下建设祖国的热情被大大激发,这一切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如中华民国实业协会、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中华民国铁道协会等,数量达七十余个,几乎遍及各省区。

        新的民办厂矿企业猛增。1912至1914年间全国共设3936家,平均每年设厂1312家,将近达到1904至1911年间每年设厂数的两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气氛的浓厚,文化教育事业也勃兴起来。大中小学数量明显增长,民国元年的学生总数超过宣统元年(1909年)的一倍,其中女学生的增加尤快。

        政治上的民主气氛,经济上的发展势头,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这些当然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此同时,民主潮流的发展,又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幅革命后的“太平盛世”的图景。

        卿云烂兮,钆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几句诗是民初至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国歌,它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是上古先民对圣人治国的颂扬。把这首歌选做国歌,寄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在划时代转折来临之际,对新生国家美好未来的愿望。

        在这样的情势下发动“二次革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很难不违民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