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同样的,每个个人所以加入某个组织,从根本上说,这个组织代表了他的切身利益。当大家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大家同样也是能联合起来,采取联合的行动的。但是,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是独立的个人,当他投身一个事业时,也会有个人的目的,个人的向往和追求,特别是有的人,甚至会怀有很高的奢望。

        当这些奢望在起义胜利后得不到满足,就可能怀有很大的怨气,就可能迁怒于人。比如在“群英会事件”中,很多人就把这股怨气,和诸多不满加到了孙武身上。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

        任何举事和变革,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但如果把事情办得尽量合理一些,各种关系协调得好一些,考虑问题全面周到一些,矛盾和冲突就会少一些,情况也许就会好很多。

        比如,南京临时政府組成时,如果照顾到首义功臣一些,民社很可能就不至于从同盟会中分裂出去。如果孙武能把湖北的问题,处理得好一些,或许,“群英会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但是。南京那边搞得不好,民社分离出去了。孙武这边搞得不好,“群英会事件”也发生了。

        孙武事先得到了消息,逃到了汉口。事后,他找到邓玉麟,想调兵对群英会进行报复。但城内的部队都布置在防御区,武昌一线都是“群英会事件”的发起人黄申芗的十四标驻守,无兵可调。

        后来,经汉口富商蔡辅卿、李紫云从中调解,达成休兵条件。

        第一、黎都督位置不变,大家共拥之。

        第二,乱兵回营,商铺复市。

        第三、孙武“于报端刊登养疴外游之广告”辞职。

        黎元洪一方面批准了孙武“养疴外游”,另一方面对“群英会事件”发起人黄申芗的行为进行了斥责。因影响太坏,造成的损失太大,最后以五千元送黄出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