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袁世凯惟恐因各列强不能满意,而惹出重大事端。于十一月九日下午特派外交大员至日、英、俄、意等四国公使馆,非公式地知照,借以缓和情势。

        表示帝制一事,暂且延缓,本年内断不实行。

        已经是年底,本年内天数其实已所剩无几,实是自欺欺人。

        同时邀请四国公使于十一日中午前来外交部,由外交总长陆徵祥给以正式答复。

        陆徵祥在答复中,除复述前次知照四国之语,谓中国政。府对于变更国体问题,绝无欲速或急就之意思外。

        称:“就各省已定之选票数而观,赞成者业逾全体之半,是国体变更,早为多数国民之志愿,即此可为明证。惟政府与各枢部,及庶政各机关商酌后,佥谓变更之案,一经国民议决,应行筹备之事,既杂且多,非宽假时日,恐细节难臻完美,似宜另定相当日期,举行大典。

        “是以延期之举,揆诸民意,虽非其所乐闻,而在政府,实有不能不缓之理由。况党人之匿迹于中国治权以外,冀乘此时机四其煽惑,诬蔑攻击变更国体主张者,似颇不乏人。即四国之殷殷忠告,亦受此煽惑,所以延期实行,势在必行。不过倘有任何意外,中国政府自信无论何时均有完全对付之力。”

        这些答复很含糊,顾左右而言他,总是强调袁政。府足以平息一切反对力量。这自然让列强放心不下。仍一再照会袁,要求变更国体从缓。可是袁世凯怕夜长梦多,一方面不想放慢称帝的脚步,另一方面又不想把和几国的关系搞僵,便希望自己的好朋友,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能出来帮忙。特别是做一下日本的工作,因为日本反对的最为强烈。

        朱尔典很为难,但还是琢磨出了一个主意。他认为中国当时对欧战中立,日本是英国的同盟国,共同对德国宣战。在这种情形下,日本对中国有任何行动,英国都不便出面反对。想改变这个态势,唯一的途径是中国立即参战,加入协约国一边,和英国有了同盟关系,这时英国就好说话了。

        朱尔典这样做,也是履行他的外交职责,借机劝中国加入协约国。

        朱尔典将这一计划,通过陆徵祥正式之答复给袁世凯,此计划也曾获法、俄两国驻华公使的同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