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 (1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唐内阁是被同盟会很看好的。

        唐绍仪在袁世凯逼迫和百般刁难下辞职,导致唐内阁的垮台,使宋教仁等觉得必须要实现政党政治,通过政党组阁,方能与袁世凯的独裁行径相抗衡。

        同盟会虽然是议会中的第一大党,但距成为独立组阁的政党,其力量还是很不够的。要达此目的,必须联合其他小党团,才能成为一真正强大的政党。因此,宋教仁极力主张再次改组同盟会。

        孙中山对改组同盟会表示支持和赞同,一九一二年七月同盟会本部两次召集改组会议,多数人员赞同改组。

        会后宋教仁积极着手改组工作,先谋求同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联合。

        八月七日三党代表举行会议,就党名、党纲等达成协议;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也表示同意加入合并。

        九月五日,五个党的代表开会通过宋教仁、杨南生等起草的《国民党组党宣言》,以同盟会、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五党名义公开发表。

        当天孙中山、黄兴联名致电同盟会各支部,要求各支部对改组一事“务求同意”,说明变更会名是适时的。

        九月十五日,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孙中山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大会宣告国民党成立,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吴景濂等八人为理事。

        国民党的党务实由宋教仁代理主持。

        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以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励行民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平和为政纲。从宗旨、党纲来看,国民党在大力扩充组织力量的同时,主张责任内阁以分袁世凯权力,积极维护共和制度和反对,在很多问题与袁世凯处于对立地位,团结了相当部分反袁世凯独裁的政治势力。

        国民党也如愿得到了壮大。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亦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