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宴会之后 将军于我有知遇之恩,我如何能离之?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他对李儒道:“行了,文优。我帐下那么多英才小将,你随便挑一个便是。”

        这其实等于变相拒绝了李儒的提议。

        董卓之所以改变主意,拒绝李儒,也正是因为荀启“不经意”的提示,让他意识到李儒那番话中存在的漏洞。若是在场只有他们几个人,董卓或许会顺着李儒的意,踩着吕布的脸面答应此事;可现在堂中坐着那么多文臣,若他点头应是,岂不是让人看笑话?

        李儒早在荀启说出“由此及彼”那句话的时候就已察觉不妙。他为了顺势打压吕布,没有顾忌场合,同时因为自负董卓和吕布会跟着他的摆布走,几乎没做多余的掩饰,张口就来。哪知那个叫“席斐”的小将三两句话就把董卓的思路引了回来。对于董卓的性子,李儒非常了解,一旦不能蒙蔽,那么他就一定会为了颜面拒绝他的请求。

        李儒暗道失策,更知道自己小瞧了荀启。

        哪怕对方说得再清楚一些,再多说一句话,李儒也有办法利用辩才将局势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哪知对方什么也不说明白,只语焉不详地说了两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附加一个意味不明的眼神,剩下的都让董卓自己猜。

        在对方约等于什么都没说的前提下,李儒就算想反驳也不能,反而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甚是憋屈。

        他能说什么?一切都是董卓自己猜的答案,就和他平时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让董卓自由脑补,由此猜忌吕布等人一样。而今不过是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自负而被将了一军罢了。

        李儒不动声色地藏好眼中的暗色,笑着作了一揖,主动退让道:“太师说的是。太师亲自训养的兵将,自与旁人不同。”

        不知有意无意,这话似也有着几分影射之意。

        不等董卓琢磨出味,李儒又看向荀启,笑着道,

        “原先的时候,儒总觉得席小将与一般兵将不同。虽未及弱冠,文识气度都不输于世家子弟,因此一眼相中……但既然吕将军不愿割爱,那便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