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07章 南洋大开发(二) (3 / 10)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以种植园为中心,慢慢周边会形成村落。而这些村落,或者是在种植园干满期限的人会就近选择耕种、或者是闽粤地区的人自发朝这里迁徙。

        总之就是以各个大种植园为中心,在南洋逐步形成一种“星辰漫天”的结构,而不是之前那种几个大城市华人才多的局面,彻底改变当地的族群比例。

        同时尽可能吸纳大量的移民,缓解大顺内部的人地矛盾。

        从成本上来讲,黄淮地区是最便宜的。在那种灾害频发、人口却早就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地方,招工十分简单。

        不说极端点的等到灾年给个馒头就行,随便给点钱,或者许诺一天吃三顿饭,也足以募集到足够的人口。

        除了种植园之外,一些矿区也会承包出去,除了特殊的金银矿之外。金银矿则是按照烟台地区的模式,朝廷监管之下,按百分比抽走一部分。

        大顺既然想要在南洋站稳脚跟,就必须意识到大顺与荷兰的巨大不同,或者说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巨大不同。

        东印度公司可以搞强迫种植制,大顺不会搞。

        因为大顺不准备在南洋搞内部垄断,当然外人尤其是欧洲人是不准在南洋买香料的。

        大顺最熟悉的,还是土地税制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