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九章 逆臣(二十一) (2 / 7)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文安之不仅仅是督师,更曾是内阁首辅大臣,虽然不像陈凯般有爵位在身,可首辅就是首辅,堂堂文臣之首的地位摆在那了,即便是宗室、勋贵也不能失了礼数。这是传统,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这个人。试想一下,一位六十多岁高龄仍旧常年奔波于川东、鄂西的各处藩镇,团结将帅、筹措粮饷、组织众将对满清展开反攻作战,换作是谁也不免对其心生敬意。

        行过了礼数,陈凯细细端详着文安之。这位老人颇为消瘦,不知是常年奔波还是心忧国事,须发皆已花白,已不见一丝杂色,但其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尤其是那腰背挺直,似有一身铁骨铮铮。与他前段时间见得的那个比其还要小上一岁却已经枯藁得就剩下一把骨头的洪承畴相较,看上去年轻了还不得有十岁开外的样子。

        他依稀记得,这位老人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因不肯与阉党为伍而请辞回乡,崇祯年间奉诏复出,十年后又为权臣薛国观诬陷,从此归乡着书不复涉足官场。一直到了天下危如累卵,方毅然应招,从内阁首辅到川鄂督师,尽心竭力,就连孙可望都对其忌惮非常,以至于在其赶赴夔东之际将其拘禁长达数月之久,逼迫其改换门庭,可仍旧不能让其屈服,最后不得不将之释放。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位老人将会在永历弃国、云南全面沦陷后不久便郁郁而终。只是一旦想到这里,陈凯再看向文安之,很难想象历史上上的这位老人在那段时间心理上是经历了怎样的苦痛。大概,只能用哀莫大于心死来解释了吧。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精气神儿上面,还远没有到那个份儿上。联系一下当下的战局,一切便迎刃而解了——明军几近于收复了江南半壁,大明中兴有望。天子确实弃国了,但陈凯也拿出了解决方案,名曰希望的篝火在老人的身体里熊熊燃烧,必当不复从前!

        “陈经略的书信,老夫拜读过了,确实称得上当下的救国良方,老夫自当不落旁人。”

        “文阁部过誉了,下官只是一得之愚。”

        “是陈经略过谦了。陈经略这些年来,不仅助两王成就盖世奇功,亦可亲领大军收复江西一省,进而席卷湖广。想老夫出外督师多年,未能收复湖广,实有负于今上信重之恩。”

        “文阁部此言差矣,唐时诗豪刘荥阳曾作巴山楚水凄凉地之词句,足见夔州之贫瘠,能够维持至今已属不易。况且文阁部尚能团结众将,多次收复失地,更兼为朝廷牵制逆贼吴三桂大军,焉能说是有负君恩。至于下官,广东富庶,又兼闽王家学渊源,粮饷上面需要操心的有限,多为朝廷做些事情也是应该的。”

        四川原本颇为富庶,奈何张献忠入川之后,西营与明军争夺、西营与清军交锋、明军与清军大打出手、各路川军更是军阀混战,好好地一个省最后打成了个人烟稀少、遍地荆棘,更至虎狼胆敢白昼入城,甚至是居于城中的地步。不过,陈凯实在不好当着和尚面儿说秃,便只得以刘禹锡的诗作为据,一句带过。文安之亦是心知肚明,客气过后,便直接进入主题。

        “陈经略准备何时召开那筹备会议。”

        “回文阁部的话,郭督师明日便可赶到,牧翁和张侍郎五日左右亦可抵达。下官打算收复了这华中重镇,在那千古闻名的黄鹤楼中召开筹备会议。会议结束,便与晋王殿下统领大军顺江而下,与闽王殿下会师于南京城下,也好将这战时内阁的奏请奉于孝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