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 刷脸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大胆的范进!

        洪承恩这时已经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看小七嫂,就感觉哪里不对劲,原来问题是出在脚上。她上吊时是穿了鞋的,现在绣鞋不知道去了哪里,那两只本来令自己爱不释手的纤足,就那么露在外头。

        一个人生前不管多美,死了以后,脚当然不会好看。他不明白,范家有什么必要弄去这死尸的鞋子,又帮她洗脚,更不明白自己家的子弟为什么不阻挠也不汇报,他只知道,案子多半要发生变化。

        他当然可以说,死尸原本是有鞋子的,可问题是,自己没有证据。把事情变成打嘴仗,就没有什么意义。自己家的子侄已经承认范家没动过尸体,现在想要反口,多半会给县令留下个坏印象。

        权衡再三,洪承恩觉得单是一双鞋,也说明不了问题,不提这事,也未必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便没有说话。

        范进自也是吃定了洪承恩于法律并不十分了解,更不懂基本侦察常识,才敢做这番安排,图的自然是与县令搭话的机会。范长旺能给的那点经济利益,或者祠堂修在哪里,对他而言都是小事,在知县面前露脸,让知县记得自己的名字,这才是范进真正的目的。

        考秀才又称为小三关,要县试、府试、院试三连考,才能得中。对于广州来说,中秀才的难度并不低,但是在广州中了秀才,中举人的难度反倒不大。儒林原文里,范进中秀才之后,不久就得中举人,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寒窗苦读,等待金榜题名,这当然是读书人科举正途,但是这条路注定满布荆棘,举步维艰。对于范进这种出身贫民的学子来说,与一帮科举世家,名门望族的子弟公平较量,本身就是个笑话。

        比起那些书香门第,科举世家子弟,范进的短板在于读的书少,这不是是否刻苦问题,而是所处环境决定了他的阅读量必然不足。

        认为只读四书五经就算读完了科举教材的,显然是对大明科举看的过于简单,与四书五经相相关的教辅读物,哪本也不能少。以范进本经春秋为例,要读春秋就得读左传、春秋经传集解、春秋繁露、春秋榖梁传疏。

        这些书第一价格昂贵,第二不易买。像是春秋繁露,范进根本买不到。再者,就是师资力量不可比,乡间塾师句读发音多有讹误,对于经义的见解更是多有讹误。有限的束脩,也不能保证教师有多强的责任心,很多时候就是彼此敷衍,互相对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