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三二九、东海风云突变 (3 / 6)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若国中君臣同欲、上下一心,段和誉还有信心同跋山涉水来的宋人较量一番,可是现在,段、高二姓貌合神离,三十七部叛乱不停,他拿什么去和大宋争斗?

        只靠着他段家,能拼凑出两万士兵就了不起,那还是在接下来一年不种地的情形下。但宋人呢,仅一路之地,就可以凑出十万厢军,也不必打,拖都将大理拖死。

        这么一想,段和誉不得不承认,周铨所说的上策,还真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现在大理,也不是他这位国王说了算,将户籍田地献出来,从大宋换取更好的条件和礼遇,他所得,只会比现在更多,而不会更少。

        此事关系到一国存亡,自然不会轻易做出决定。段和誉也只是将周铨的话记在心中,他在徐州准备呆个三五日,稍作歇息,便又出发向海州。

        他北上之时,是从湖南而来,但南下时却换了条路,准备自海州出海,经杭、明、泉、广等州,抵达钦州,再改作陆路,进入大理。即使是如今,大宋海运空前发达,他这样一行,也需要近半年时间,才能够返回故都。

        但在游黄楼的次日他再寻周铨时,却找不到人了。

        周铨连夜赶到狄丘,既检查了铁路的情形,更重要的是来狄丘查看几项研究的进展。

        “于公何在?”在龙川别院,周铨向父亲问道。

        此时的周傥,不再是京师中的小吏,面上的江湖气息已无多少,取而代之的是久居上位后的威严稳重。不过在儿子面前,他的这种威严稳重剩不了多少,一听到儿子不是问候自己,而是先问于汤臣那老头儿,当下瞪眼道:“你这厮好不晓性,百善孝为先,不先问候老子我,却去问别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