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章 定情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朱红登自恃有官府的护持,没把官兵当成敌人,全军布置安排,又别姜凤芝卖给了官府。袁慰亭以精兵直取,自然大败亏输,而他自己,也是被姜凤芝指点了官军,动手擒拿。只是这些事,都是假官军之手,简森夫人传信,外人无从得知,她并不担心暴露。乃至于心诚和尚逃脱,也对她没什么损害。

        两人用过早饭,又在城里四处闲逛,采办些特产玩物带回去。一万大军进城,于枣庄而言,是莫大的商机。这些右军士兵不是毓贤手下那些乞丐部队可比,平时军饷不扣,出发前又发了一个月军饷做开拔费,每人身上都有几两银子,且购物必然足价付款,是商人们眼里最大好的肥羊。

        是以四乡八镇的行商货郎,全带着副食蔬果,乃至各色土货,进城里来贩卖。几处洋行也全部开张纳客,就连一些土昌,也在兜售着自己。

        赵冠侯谈成了几笔生意,尤其帮胡佛谈妥的矿业买卖,光是佣金就赚的不少,身上很有些款,在枣庄这地方,给姜凤芝买些名贵首饰衣服也不是买不起。但问题是,考虑到她的身份和日常社交,这些东西并不适合她。若是送这个,就只有奢华,而无细心,因此挑选的都是做工精巧,又不怎么显眼的物件。这种礼物惠而不费而且走心,让姜凤芝大为满意。

        两人走出一家洋行,姜凤芝轻轻摸着买的洋布衣料,又回头看看洋行的房子“要不是袁大人带兵来,这房子已经给烧了,老板也活不了。他们的算计里,是要在整个枣庄点天火,烧洋鬼。那天火,就是洋油,到时候火一烧,一座城池就都完了。哪怕是没有你的事,我也下不了这个狠心。”

        赵冠侯点点头“师姐做的很对,多亏了你,才保住了山东的局势。这次办差,都说我的功劳第一,其实,是师姐功劳最大。这些拳民,也有许多冤枉,或有自己的委屈,但是不管怎么说,眼下山东要的是天下太平,与洋人相安无事,他们就非剿不可。这些人是师姐的同门,你在这里,两边都不好做人,让你回津门,也是免得你难做人。等到这里的匪剿完,就一切都好了。”

        姜凤芝一笑“我明白师弟你的用心,也不会怪你什么,人在公门,身不由己,你只要自己小心些就好了。其他的事,也讲不了那么多手下留情。你今天陪我,你家的那个孙当家……会不会不高兴?我看她昨天在袁大人面前的表现,很是粗野无礼,而且有个标统不要,非要做管带,看来脑子也不大好使。若是发起脾气来,我怕也够你受。”

        赵冠侯笑道:“师姐,你这就看错了。孙美瑶她并不傻,她之所以在袁大人面前放肆无礼,实际是刻意为之,就为了让袁大人把她当做个赳赳武夫,不加提防。至于说她不要标统,只要管带。那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本钱小,若为标统,就要大量并入其他部队,军官上也要官府派一批人过来,她这个标统就被架空了,人家想换就换。现在做这个管带,都用她的旧部,再有就是招安的强人,这支人马她能掌握住,比一个标统有用的多。这女人,心眼多着呢,但是这话我只跟你说,别往外传。”

        姜凤芝才知,原来孙美瑶竟有如此多的心眼,相比之下,还是自己最为单纯,以后在赵家,自己要走的路,看来还长的很。洋人这次虽然被安抚住,但是剿灭匪徒的事,却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拖延,军情紧急,赵冠侯也没有太多时间与姜凤芝相处。

        等转过天来,姜凤芝便登上回程火车,返回津门,在火车上,想着自己的期望终于将要实现,她的脸上便忍不住露出笑意。

        袁慰亭的赏赐,在姜凤芝离开不久,就有了下文。因为此番处置得当,特真除工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加宫衔,赏朝马。

        以他未青一衿之身,得以一省疆臣之位,已算是难得的成就。只是他既得陇自复望蜀,得为疆臣之后,便想着再进一步。而要再进一步,就得立功。于山东时下而言,最大的功劳,就是剿匪。是以在他的恩赏旨意到达不久,山东就开始了大规模剿匪。

        鲁地民风剽悍,加之实行马政,山东民间多蓄马匹,百姓之中,亦有不少精通骑术之人。是以每遇灾年,绿林中便多了许多响马强人,仗着马快枪疾,来去如风,官兵亦难钳制。另一路匪,便是拳民,其虽不如响马山贼一般剽悍,可是却胜在人多势大,人数众多,兼之专以洋人为敌,比之马贼更需提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