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八章 卫国公——李靖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唐朝宽大处理,也都放下兵器投降。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因其战功卓著,李渊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李渊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李渊即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并特许承制拜授。

        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皆平,李渊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原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勣等七总管东下讨伐,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从梁山用铁索横亘长江,以阻断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犄角之势,李孝恭召集诸将议军事,诸将都说:“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是想守险不战,因此构城筑垒而固守,仓猝之间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阳,掩袭辅公祏的巢穴,丹阳一旦攻破,冯惠亮等人自然不战而降。”李孝恭想采纳诸将的意见。

        李靖透辟地分析了敌方形势,认为“辅公祏的精锐兵力,虽然集中在水、陆二军,然而他自己统帅的军队,也都是骁勇的士卒。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辅公祏已经固守的石头城,难道是可以轻易攻取的吗?如果我军直奔丹阳,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前面的辅公祏没有平定,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恐怕不是万全之计。冯惠亮、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决不会害怕野战,只因为辅公祏立下计谋,命令他们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战拖延时间使我军疲劳。现在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消灭敌贼的机会,只在此一举。”

        李孝恭赞同李靖的意见,李靖于是率黄君汉等将先攻打冯惠亮,苦战将其击破,叛军被杀伤和溺死者万余人,冯惠亮败走。李靖率轻兵先至丹阳,辅公祏大惧,派遣将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作为援助,辅公祏拥兵东走,去往游仙,到了吴郡,辅公祏、冯惠亮、陈正通相次被擒获,江南悉平。李渊设立东南道行台,为了嘉奖李靖的军功,赐物千段,并赐奴婢一百口,良马一百匹,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行台被撤销后,又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渊十分钦佩李靖的军事才干,极口赞叹说:“李靖乃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江南屡遭兵祸,民生凋敝,李靖镇抚有方,使一方安定。

        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在平定江南中功勋卓著的李靖又被调到北方,以反击突厥。

        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李渊马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突厥。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李靖“权检校安州大都督”。

        李世民登基,颉利便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李靖被调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颉利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征调的诸州军马尚未赶到,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种情况下,李世民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结盟,突厥才退兵。在此期间,李靖曾疾驰至豳州,企图邀击突厥,但因渭水盟誓达成而作罢。事后,李世民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兼行太子左卫率,赐实封食邑四百户,以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次年转任兵部尚书。

        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因而发生了饥荒,族人纷纷离散。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颉利心腹,使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隋萧皇后,颉利仓皇逃往碛口。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增加食邑三千户,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说:“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勣也率军从云中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并表示愿意入朝。

        李世民再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接颉利,又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李靖揣摩到李世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前来会合的李勣也和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闻言大喜,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他又对张公谨说:“使者到了颉利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陛下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能消灭齐国的道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一起定计,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勣领军跟进。

        李靖率军进至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而全部俘获,命与唐军同行。这时,颉利见到唐俭等人,放松了戒备。唐军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颉利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擒获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投奔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在碛口被李勣阻拦,不能北逃,其首领大多投降。不久,颉利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灭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