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七章、秋闱将至 (2 / 9)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因为很多科目,都是以“难考”而著称。

        比方说十科之首的“兵法武道科”,便是只录三十人,极少破例。

        便是录取相对较多的“运筹算术科”和“法令诉讼科”,往往录取百余人,也就是极限了。

        毕竟,金殿选材大会,最后只御笔钦点前三名为一甲,称之为“进士及第”;三到十名为二甲,称之为“进士登科”;十一到五十名为三甲,称之为“进士出身”。

        至于五十名之后的……金殿选材是大考前五十名的事情,一般其实只是走个流程,很少和大考的名次不同。五十名之后的人根本没资格去参加金殿选材,自然也不需要再拘泥数量。这些人算是“乙榜”,统称之为“进士拾遗”。

        从“及第”到“登科”到“出身”再到“拾遗”,这一场大考之中的名次差距,差不多就决定了一个官员在官场前十年的运势。

        能够考上一甲的,除非倒霉,否则一般都顺风顺水,十年之后至少也是一方大员,未来的朝廷重臣、九州镇守,若是有科举出身的,基本都是从这些人里面选拔出来。

        能够考上二甲、三甲的,一般也能顺顺利利地进步,十余年之后,同样也能成为朝廷大员。但往往会遇到无形的天花板,想要更进一步成为三省六部的主官,或者是九州侯这样的要害官职,基本都很难。

        至于“进士拾遗”的,运气好的,也能升到高官,但大多数人基本上就是从县城到郡府,做到一郡知府,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所以科举之中的名次,对于考生们来说,着实是兴衰荣辱攸关的大事,尤其是一甲二甲以及甲榜乙榜的区别,更是简直称得上关系到身家性命。

        过去的岁月里面,可是不止一次有人名闻遐迩却没能考中一甲,又或者是自负才华最终考了个乙榜,一气之下生病乃至丧命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