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4章 千头万绪 (3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文彦博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其实现在军中,指挥使以上的官员,也是调来调去。能在一个地方带兵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实际少之又少。只是没有制度化,更多靠的是人为调动。杜中宵的改革,是把各职位的任期制度化,将领彻底流官化,完改变军中封建的传统。

        张昇道:“军中将校士卒,多是携家带口住在一起。低级将领为流官,则家人难住在一起,许多不方便。而若是允许低级将领携带家眷,则就显得混乱。”

        杜中宵道:“不错,确实是这样。所以军中的低级将领,都有任期。官职越是低微,任期越短。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军中升上去,便就早早除役,一家团聚。”

        赵祯道:“如此说来,军改之后,不但是军中士卒不再一士当兵,就连低级将领也不是了么?”

        杜中宵点头:“回陛下,正是如此。军队要保持活力,就要能进能出。如果入了军营,便就要一辈子当兵,对于很多人来说,当兵就成了混日子了。再者让他们早寻出路,不必在军中沉沦下僚,对于将领们也是好事。现在许多将领,在军中为奉职、殿直,数十年不得迁,实在无益。”

        宋朝的禁军以前是终身制,士卒都要当一辈子兵,更何况将领。由于僧多粥少,许多将领往往在低级职位上沉沦数十年,就连规定的五年一迁都做不到。便如杨文广,在立军功前,做了二十多年班直。如果不是兄弟都是恩荫入仕,不需要他养活,日子很难过下去。

        文彦博道:“既然是将领,便就是官员,纵然除役了总不能朝廷不管。”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朝廷应该有官职,给这些人。新的军制下,将领都需要认字,会基本的管理,也可以胜任其余职务。现在朝廷除了以前的官员,还有工厂,还有营田务,都可以安排除役的将领到里面任职。低级官员,也不费多少钱粮。”

        军队的退出机制,怎么安排,是个大题目。一时之间,所有的人都不说话,都在思考。

        军中待遇不好,俸禄不一定到手,许多人不愿意在军中待下去。前几年,年年都有士卒逃亡,一年数千人甚至过万。若是朝廷不管,要不了多少年,禁军就只剩下虚头编制了。但问题是,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逃亡,不在军队,他们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过上好生活。而越是老弱病残之类,越是留在军中。更不要说那些世代从军的人家,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这种时候更是把持权力。

        士卒逃亡朝廷发愁,让军队的人正常退出,朝廷同样发愁。士卒还好说,无法让地方从赋税徭役上给予优惠即可,并不是大负担。将领不同,他们不当兵了,朝廷也要养起来。数量一多,不堪重负。

        议论了一会,一时之间各人有各人的意见,很难统一起来。赵祯道:“此事涉及千头万绪,一时之间难以说清楚。杜太尉回去,与枢密院官员仔细讨论,编出章程,让群臣集议之后,才可施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wap.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