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6章 工业种子 (3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杜中宵道:“闲时饮酒,有什么晚的。今夜无事,明天没有早朝,正该一二知己深夜饮酒闲谈。”

        罗景躬身行礼,出了书房,自去找王安石。

        杜中宵重坐回位子,看着桌上的书出神。叶县升格,现在的知监和知县都不是改革的人才。自己应该想办法,派个能够贯彻自己意志,还有改革能力的人,去任知州。如果不是这样,到了最后,叶县的改革可能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得不到好结果。

        还能派谁去呢?韩绛和苏颂的资历再去相当于贬谪,其他人都不合适,只能是王安石了。王安石中进士之后,一直坚持在地方为官,不入朝廷,所以官职升得比较慢。登第十四年,不过做了一任知州,入朝做个群牧判官。再到叶县做一任知州,算是正常升迁。

        而且,王安石与其他官员不同,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也能够落到实际中去。细想一想历史上王安石的改革,大多都是增强中央权力,所谓富国强兵。实事求是地说,许多改革措施不一定合适,也确实增加了百姓负担,特别是中小地主和自耕农的负担。那么多官员反对,并不都是保守派,反对所谓改革派的斗争,很多是从百姓利益出发。

        但是,这个时候,叶县需要的,正是要把治下的工厂管起来,把赋税收上来。钱不会说话,数目却能说明很多问题。如果从工厂收到的赋税,比现在的过税、商税为主的模式,多得多的话,还有谁反对改革呢?至于工厂主不需要考虑,新的制度实行,限制他们把持地方的权力,但增强赚钱的权力。特别是储蓄所可以放贷,再加上官方主导中原市场,可以给工厂主很多便利。

        太阳刚刚落山,王安石就到了杜中宵家里。迎进客厅落座,杜中宵道:“明日不早朝,今夜实在无事,请你来喝两杯酒,说些闲话。”

        王安石道:“中丞请在下来,不只是说些闲话吧?”

        杜中宵笑道:“说是闲话也好,不是也好,不过是闲来无事,找人聊一聊。”

        说完,吩咐上了茶来,与王安石闲谈。问起群牧司事务,原来现在的王安石等人还挺忙的。自从得了河曲路,有了大量塞外的马来,加上陈勤育了新马种,宋朝的养马事业突飞猛进。几年时间,黄河沿岸的几处马监数量翻了几番,群牧司成了大衙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