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情况不太妙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沟通了一起去美国的意向,李牧询问斯皮尔伯格,电影开拍前大概需要的准备时间,斯皮尔伯格说:“李先生,我现在还没办法给你准确的时间节点,因为我们要拍的是战争片,所以我得准备分镜、准备道具然后再启动选景、制定拍摄方案,尤其是道具,包括战机在内的重要道具,恐怕只能在美国定做,然后运输到华夏来。”

        李牧点点头,认真说道:“道具上一定不要省钱,拿出你在《拯救大兵瑞恩》里拍摄诺曼底登陆时的手笔,甚至比它的要求还要再高一些。”

        斯皮尔伯格笑道:“你放心,我这次一定会从美国搞到几架可以飞上天的p-40c战斗机,还有日本零式战斗机,一定把空战的场面拍得尽善尽美!”

        李牧心里也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多投入一些经历在这部电影上,这部电影如果能够取得世界范围的成功,对华夏电影、对华夏人民、对华夏的国际形象、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来说,都意义重大。

        想到这里,李牧就不由想到上辈子看过的、一部美日合拍的电影《最后的武士》,这部由汤姆·克鲁斯和渡边谦主演的电影,讲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本土武士道文化,与明治维新西化所产生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剧烈碰撞,而就是这样一部商业电影,不但在全球狂收四亿多美金的票房,还把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宣扬了一通。

        李牧上辈子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就无时不在感叹,日本人对文化的隐性输出实在是太重视,跟美国人合伙捣鼓这么一部商业电影,一边把钱赚了,一边还把文化输出给办了。

        即便日本的文化输出已经在国际上持续了很多年,但日本人依旧明白,如果单拍一部日本武士道的电影,别说想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肯定,连自己国家的年轻人都未必喜欢,所以他们在这个故事里揉进了西方元素、揉进了美国人。

        于是乎,《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一边凸显着美国科技的先进、一边凸显着美国人也就是汤姆·克鲁斯饰演的那个角色身上的救世主光环,一边又通过渡边谦这样的角色,来恰到好处的宣扬着武士道精神,这样融合出来的作品,日本人喜欢看,美国人喜欢看,喜欢看好莱坞大片的人,都喜欢看。

        这种操作手法,也是李牧想要虚心学习的。

        《最后的武士》为日本武士道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敛粉无数,可是华夏却从来没有过一部能够有如此影响力的电影,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觉得《英雄》应该勉强能算一个,但殊不知西方人一直以为《英雄》是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而且《英雄》确实没有把华夏文化真正的精髓推给全世界,并且让全世界接纳、认可。

        在李牧看来,《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其实很简单,它的核心定位就是为了宣扬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文化,所以才让所有的剧情设定都围绕着这一个核心点开展,而国内的许多导演有些时候过于贪心,能力不足的时候,偏偏既想要观众喜欢,又想故弄玄虚搞一些有的没的故意让观众看不懂;有时候还会盲目追求所谓逼格,把电影搞得乱七八糟、七零八落、没有主线、没有核心,甚至还奢望着这样的电影上映后能有一个高票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他们根本就没弄明白。

        而现在,李牧对《飞虎队》的核心定位也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凸显华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时的英雄无畏以及付出的巨大牺牲,其他的一切都在为这个核心服务!

        一想到《最后的武士》,李牧心里就多少有些不爽,这部电影上辈子确实挺成功,帮日本搞了一大波文化输出,不过李牧上辈子是大学毕业之后才看了这部电影的盗版dvd,所以根本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是什么时间上映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眼下还没有上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