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重大更新v3.0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不只是微软,在整个行业的眼中,牧野科技都有些疯狂了。

        如此频繁的对产品进行重大升级,这从多个方面,都犯了行业大忌。

        第一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所有专注产品开发的互联网企业,都遵循一个原则:越大的产品,以及用户越多的产品,重大更新频率就越低。

        所谓产品的大小,指的是产品的工程量以及开发所需的整体成本,一款大小不足1b的外挂,自然属于小型产品,而一款操作系统,自然属于大型产品。

        对于小型产品来说,不断的改进、更新是它们制胜的法宝,但是对于大型产品,几年磨一剑也未尝不可,就好像微软的u操作系统,几年时间才会进行一次更新升级,其他时间全部用于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现有产品的稳定与安全。

        用户多的产品也是一样,用户太多的话,牵一发则动全身,重大更新必须要慎重,首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用户去熟悉上一代产品,其次还要确保用户可以很快上手新一代产品,否则一次仓促更新有可能带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用户流失,或者是数千万用户友好度的暴跌。

        第二点,对现阶段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认为:重大更新往往意味着产品功能上的新突破,而产品功能本身就是一款产品成功的巨大依仗,除了疯狂追赶的中小型公司之外,在行业内有足够地位与分量的大型公司一定要保障技术储备,在领先地位的时候只要没有受到直接威胁,这时候应该做的是技术创新和技术积累,在一路领先的前提条件下还不停的狂踩油门,在互联网行业里并一定会把差距越拉越大,而是会因为展露太多,而被其他公司将差距越缩越小。

        不过,这两点对李牧来说,统统都是狗屁。

        自己之所以能在2002年的互联网市场叱咤风云,正是因为自己用的是2016年的互联网思维。

        产品更新速度一定要足够快,哪怕自己在绝对的领先地位也是一样,不管对手是否追赶、怎么追赶,自己需要做的,是用不断的更新让用户粘度不断提升,当用户粘度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手再强大也根本无所畏惧。

        张晓龙的微信,1.0测试版本是在2011年1月发布的,到了同年的10月1日,微信就发布了3.0版本,这其中,每一个版本都代表着重大的突破。

        测试版的微信1.0,只能发文字消息、图片消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