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174 将主轮调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还有就是此前于郡境之外被意外抓捕的郭敬,沈哲子同样没有客气,辕门斩首之后,首级与杨琳并挂一处,这就是弘农杨氏勾结外寇、意图坑陷王师的最有利证据。

        而后便是弘农乡境中乡人们对于杨氏各种乡土劣迹的检举揭发,所搜集出来的罪证简直数不胜数。

        当然这其中肯定免不了栽赃冤枉,那些境中乡徒们所谓体察上意,为了取阅沈大将军,脏水简直不要钱的往弘农杨氏身上倾泻。但若说完全就是冤枉了弘农杨氏,那也不尽然,这个世道想要生存立足,谁又能够保证清白无暇?

        不巧弘农杨氏撞在了行台枪口上,被拣选竖作逆门标杆,那也没有什么可保留的,有什么手段都招呼上就是。无论这些罪证别人相不相信,但是有着乡徒的频繁检举,谎言千遍就是事实,最起码在弘农这一片乡土中,弘农杨氏名声确是臭不可当。

        在正规的司法量刑之前,沈哲子又示意弘农乡党们立起一座乡伦碑,就竖立在杨氏原本的家门族地上,碑文力陈杨氏一些比较大的罪状,而在碑文后又各作标注究竟何人检举此罪。

        这条举措,实在就太毒辣了,算是彻底斩断铲除了弘农杨氏的乡土基础。就算过了这一个风头火势,行台赦免杨氏一部分残余族众,其家门若想再在乡土立足,首先需要警惕的便是那些列名碑上的乡宗门户。

        如此毒计,自然不可能出自宽宏雅量的沈大将军度内,所以从行台赶赴弘农的李充便主动承担了这一名声。

        李充眼下已经改名为李弘,虽然沈哲子也并不苛令行台属官们避讳,但李充本身就负责司法定章,还是主动做出了回避。毕竟眼下直称本名也是自称的一种说法,这对李充而言也实在有些尴尬。

        接下来便是对杨氏那些残余之众的追究问罪,除了首恶杨琳之外,其余几名近支族人也因过往这段时间过分跳脱而被判以极刑。

        杨氏立家弘农数百年之久,虽然中朝时期因为三杨的关系而被屠杀数千之众,但是眼下再作追究,各个房支族人数量仍然堪称庞大。若再将一些亲友门户都算上,几乎可以说是囊括整个弘农郡中过半数的人家,由此也可见这些乡土门户根基之深厚。

        其中大部分查有罪实的杨氏族人都被打入罪户,编入役营。不过沈哲子也并没有强求斩草除根,世家立足根本无非文化、乡资、亲谊等等几项。杨氏整个郡望都被败坏,就算日后还有起色,那也不是一两代之间就能完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