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一十六章 围困唐贼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大唐陆军的冬季军服,样式上和夏季的军服基本上差不多,不过是棉袄为主,同样是蓝色上衣红色裤子,这些军服有一部分是在肇庆、梧州、柳州乃至佛山、广州等地的几家工部直属的小型制衣厂所生产的,不过更多的还是各城市里的那些民间作坊里所生产出来的。

        这些民间作坊和工部的制衣厂合作,领取原料后然后按照统一的制式进行加工,然后再货,以此赚取不算太高的加工费。

        实际上,不仅仅是陆军军服,大唐王朝里的众多其他制服,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民间作坊生产出来的,包括海军军服,遍布各地的巡警们、税务稽查队的制服。

        乃至各大工厂里、矿区里工人们的衣服,屯垦团里的降兵们的衣服,大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

        因为是规模化生产,而原料又是工部的纺织厂直接生产出来的,棉纱的成本和民间妇女纺的棉纱低得多,相对于,大规模织机所生产的布匹的成本也是更低。

        原料成本比较低廉,同时因为是大规模化生产,哪怕还是手工缝制的,但是成衣价格也是依旧比市面上的同等质量的成衣价格便宜得多。

        这本来是大唐王朝为了节省被服经费所想出来的生产模式,但是在李轩看来,却也算是误打误撞开创了近代的纺织产业了。

        虽然现在不管是纱厂还是织布厂,其工艺还是停留在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在李轩看来落后无比,也没有引入蒸汽动力,而是用最为原始的蓄力乃至人力,但即便是这样,集成化的大规模生产,其成本依旧是那些普通家庭,小作坊的无法比拟的。

        当有了成本优势就能够拥有市场,有了市场之后,自然也就能够利润并且催动技术的新一步发展了。

        哪怕是后世的李轩没有系统的研究过近代工业的发展,但是他也是知道,近代工业就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