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39 沉思 (2 / 3)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永远不要忘记,蒙古、维吾尔族、藏民、回部……这些一直困扰中国几千年的边疆民族,在此刻此时,正在向满人效忠,而不是向汉人效忠。

        大战一旦开启沒准就是一个百年啊,民族融合二百年的成果那时候也就一扫而空了。

        直接军事推翻的想法,早就被否定了,那么第二条路呢,学习袁世凯,用权谋借势而为,逼迫满清下野怎么样。

        这也是一个历史上证明可行的一个办法,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让满清的执政基础越來越松动,最后送给满清皇族一份优待政策,让他们自行宣布退位,这也是一个办法。

        当年隆裕太后一份退位诏书,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政权交接,更是从法理上让五族共和成为了可能。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來,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这是开头点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九夏沸腾、生灵涂炭,说的是整个国家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内战之中,而命令袁世凯与军民进行谈判讨论,则说明满清已经沒有了全面战争的想法或者说能力了。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好了隆裕太后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明说,大家既然希望共和,都是人心所向的事情了,那么我就带着皇帝,将统治权交出來,请记住,是我们主动交出來的,可不是兵临北京城大炮轰炸紫禁城,我们娘俩在煤山上吊前所说的这番话。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