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25 为太后融资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中国的政治是很讲究仪式性的,很多事情都是靠人们的揣摩而不是西方那样弄成白纸黑字的文件。

        别看只是东太后移宫到景山这么一点小事,但是在明眼人看來,这就是要和西太后划分界限的政治信号,而且脱离紫禁城居住,也是明显的在给八旗内部的维新派撑腰。

        你们看我一国太后都不在紫禁城住了,我带头不守规矩了,那么下面人自然会心领神会,对那些维新派的臣子们高看一眼。

        而且全国官员和学子们也都在看,如果大清朝廷连东太后都请不回紫禁城去,那说明传统势力对朝局的控制力已经不行了,到时候自然会有别有用心的人动歪脑筋的。

        所以从一开始奕?他们就坚决反对慈安住到景山去,而国库沒钱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

        沒想到慈安更精明,直接摆明了态度,你国库不是沒现银吗,你给我欠条,然后我慈安拿着这些欠条直接找各地督抚去要账,这总行了吧。

        还别说奕?真的就统一了,别说这是个玩笑,在晚清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地方督抚势力大涨,而且每个人都有财权。

        经过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汉臣督抚地方势力已经尾大不掉,虽然沒有造反的但是在财政上已经不太听中央的话了。

        各省的厘金,也就是地方上的商业税,还有各省的田赋,就从來都沒有十足上缴过的,今年打个七折,明年就能打个对折,理由也很简单地方不靖,叛军太多。

        一两个督抚交不齐钱朝廷还能对付,要是天下督抚都交不起钱,朝廷也得干瞪眼啊,最后就形成了,地方欠北京,然后北京再欠百官,最后拨款不齐又得欠地方,这就是一个理不清的烂账。

        慈安明讲了,你们就说给我拨多少钱吧,工部做出工程预算出來,然后让朝臣共同商议,如果不反对,就让户部给我出欠条,至于哀家怎么去要这些钱,那你们就谁都别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